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3: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实际情况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土化的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通过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走向中国化,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形态,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可谓名副其实的核心工程、灵魂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必须诉诸于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的自觉理论努力,这种理论努力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经由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实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也必将是一个不断结合、永无止境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并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同时,更在实践中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早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以来,从没间断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建设工程的提出以及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置,学术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的相关研究越加丰富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理论界的热议。 本论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宏观的历史透视与微观的历史剖析相结合,坚持目的与手段、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历史学等各学科交叉整合的视角,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以及信息梳理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的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整合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依据和前提基础,厘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与发展逻辑,揭示其创新动力与创新机制,在肯定已获得主要成果及其价值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对其面临困境及其根源进行思考。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坚持历史梳理与现实把握相结合,对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依据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理论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继承、历史依据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时代依据是对国际局势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制度基础、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第二部分,以时间和内容为线厘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与发展逻辑。将其分为三大历史阶段,即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确立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突破性创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确立是共产党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确立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整体性创新阶段。 第三部分,分析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及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精神动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党的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及重大突发性事件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现实动力。 第四部分,分析和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机制:调查研究机制、党内民主机制、不断学习机制和学术创新转化机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各要素的内在机理。 第五部分,总结并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必须积极培育有利于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分析了包括理论与实践、“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等在内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必须面对和正确解决的几对关系。最后从现实思考的角度,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学科交叉整合的方法对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了阐释。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61
本文编号:2825769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天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J];求是;2003年24期
2 陈建坤;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源——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丁俊萍;亓胜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03期
4 辛向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6期
5 孙堂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制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1期
6 郭国祥;丁俊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825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2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