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区域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及中国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0-09-27 06:4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多哈回合谈判历经多年的发展却一直处于一种曲折的困境,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适应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多边贸易体制在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时更是有心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各个区域之间寻求经济合作,希望能通过相似的地域背景、相容的政治背景来快速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便渐渐开始崭露头角,它能更好地满足更多国家的利益诉求,新兴国家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增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也使得整个世界的资源利用率提升。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二者并行发展,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旺盛生命力也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威胁,彼此之间的竞争会给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康发展带来挑战,使得多边贸易体制有被边缘化的趋势,甚至还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全新发展形势,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决定要加速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这是中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要持续关注的重点。“一带一路”方针提出的目的也在于要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挖掘市场潜力,在多个领域追求开放性合作,达到互利共赢,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自贸区战略将配合“一带一路”共同推进,极大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同时也会为全球带来商机。所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及应对措施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结合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近况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一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运行带来的挑战。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再次,选取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以及美国、日本、韩国这十四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作为原始数据样本,利用社会网络模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进行验证。最后,结合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这种国际经济大背景下的一些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中国能够在这种世界经济趋势中站稳脚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114.46;F752
【部分图文】:

分布图,世界贸易组织,网络分布,资料来源


的自贸区逡逑资料来源: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邋mofcom.邋gov.邋cn/index.邋shtml逡逑图3-1是中国自贸区建设网络分布图,可以发现中国的自贸区建设的主要阵营还是集逡逑中在亚洲,逐步向欧洲、美洲、大洋洲拓展延伸,这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要以逡逑周边为基础的思想理念。东亚地区是中国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地区,中国正以积极主动的姿逡逑态参与到亚洲地区的自贸区建设之中。逡逑20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鹏;;论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影响[J];北方经贸;2001年04期

2 郭培军;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和我国企业的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卢进勇;刘翔;;两条腿,走向目标——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J];世界知识;2002年05期

4 张斌;多边贸易体制的变迁:一个国际机制理论的解释[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5 张恒安;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之路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年12期

6 王小梅;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利弊及对策——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技术经济;2004年09期

7 陈泰锋;;从多哈回合谈判看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新动态[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4年07期

8 张斌;;多边贸易体制对中国过渡性审议机制的实施现状分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4年12期

9 孙传印,王青松;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斌;;多边贸易体制“非市场经济”制度安排的演进:双重博弈视角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翊;刘坤坤;;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绿色壁垒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张斌;;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国家现状与中国的策略[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苏翊;刘坤坤;;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绿色壁垒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4 肖冰;刘训峰;;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的困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田路;;多边环境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解决思路——从环境与贸易的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张晓君;温融;;“新加坡议题”演进分析及其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7 黄志雄;;WTO多哈回合谈判与转型中的多边贸易体制:挑战与未来[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志雄;;WTO多哈回合谈判与转型中的多边贸易体制:挑战与未来[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9 张晓君;温融;;“新加坡议题”演进分析及其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10 孙琬钟;余敏友;肖军;;编者引言[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振南;中国呼吁建立多边贸易体制[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2 谢鹏 杨立民;中国呼吁建立多边贸易体制[N];经济参考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张然;亚欧经济部长形成共识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N];市场报;2003年

4 记者 彭锦琼;全面参与多边贸易体制 帮助企业搭建机会平台[N];中国企业报;2002年

5 商务部世贸司;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实现互利共赢[N];国际商报;2011年

6 宁强;多边贸易体制[N];湖北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杨国民;我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能力大增[N];经济日报;2005年

8 记者张金江;携手反恐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发展[N];人民日报;2002年

9 记者龚雯;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稳定和发展[N];人民日报;2003年

10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陆燕;未来之路 WTO多边贸易体制[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庄惠明;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樊瑛;多边贸易体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屠新泉;中国在WTO中的定位、作用和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赵航;多边贸易体制与美国的霸权权力[D];外交学院;2008年

5 陈红;NGOs与WTO多边贸易体制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光溪;共赢性博弈论[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少轩;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话语权分析[D];外交学院;2007年

2 周璐;多边贸易体制的不公正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3 王薇;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绿色壁垒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黄鹏;区域贸易体制冲击下的多边贸易体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李江冰;多边贸易体制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困境的政治经济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6 吴超;和谐世界与WTO多边贸易体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冯元元;WTO秘书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杨彬;在自由和保护下的多边贸易体制理论价值的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胡茵;WTO多边贸易体制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窦强;多边贸易体制下环境措施之适当实施[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7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27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