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0:56
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论争,是近代以降中国现代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启以来向前推进的必然结果。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形成巨大反差,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与欧美先发现代化国家的巨大差距,以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加重等因素,成为这场大讨论的直接诱因。 这场论争,以知识界为主体,就现代化的概念、类型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路径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包含了“全盘西化”还是“中国本位文化”、先“农业化”还是先“工业化”、实行“统制经济”还是“自由经济”以及民主还是独裁等问题的论争。此外,还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回答。在论争过程中,关于现代化的概念,有“现代化”等于“近代化”、“现代化”等于“西化”、现代化是经济的现代化等不同认识;关于“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的讨论中,大多数学者赞成“西化”,但认为“全盘西化”太过于绝对,把“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看成是“中体西用”的最新“化装出现”;关于先“工业化”还是先“农业化”的讨论,主要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认识,虽然存在着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工业还是农业,放在都市还是乡村的分歧,但是在讨论中也达成了中国将建成工业化国家的共识;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思想的讨论,多数学者主张中国实行统制经济,并就统制经济实行的前提条件、主要方式和步骤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也有学者呼吁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可替代,经济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关于民主还是独裁的论争,自由主义阵营的学者由原来主张欧美式的民主制转而提出实行“开明专制”和“新式独裁”,体现了知识分子在国难之际的“权变”之举,而胡适等人仍然坚持自由民主,提出“幼稚园民主”理论;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直接介入以上激烈的论争,但他们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有着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在30年代末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开启了中国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历程。 通过透视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思潮可以看出,当时,包括知识界在内的论争各方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进步。人们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跳出了文化决定论的死胡同,逐步认识到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论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产生了深远影响和重要的启迪作用,比如,民主是政治发展的方向、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要有限度、经济的发展要始终重视农业的地位,等。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6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篇章结构
第一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出现和流行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演进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思潮兴起的里程碑:3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集中讨论
注释
第二章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之争
第一节 论争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全盘西化”论的出台与论争的开始
第三节 中国要建设“本位文化”还是要“西化”
第四节 小结:对立与折衷
注释
第三章 先“农业化”还是先“工业化”之争
第一节 论争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工业化”与“农业化”争论的焦点问题
第三节 小结:共识与分歧
注释
第四章 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思潮之争
第一节 两种思潮兴起的国际国内背景
第二节 统制经济思潮的勃兴
第三节 自由经济思潮对统制经济主张的回应
第四节 中国能否实行统制经济?
第五节 小结:对话与对立
注释
第五章 民主与独裁之争
第一节 论争的缘由及主体
第二节 民主与独裁之争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小结:有经与有权
注释
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问题的主张
第三节 小结:传承与超越
注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4686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6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篇章结构
第一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出现和流行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演进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思潮兴起的里程碑:3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集中讨论
注释
第二章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之争
第一节 论争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全盘西化”论的出台与论争的开始
第三节 中国要建设“本位文化”还是要“西化”
第四节 小结:对立与折衷
注释
第三章 先“农业化”还是先“工业化”之争
第一节 论争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工业化”与“农业化”争论的焦点问题
第三节 小结:共识与分歧
注释
第四章 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思潮之争
第一节 两种思潮兴起的国际国内背景
第二节 统制经济思潮的勃兴
第三节 自由经济思潮对统制经济主张的回应
第四节 中国能否实行统制经济?
第五节 小结:对话与对立
注释
第五章 民主与独裁之争
第一节 论争的缘由及主体
第二节 民主与独裁之争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小结:有经与有权
注释
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问题的主张
第三节 小结:传承与超越
注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尼姆·韦尔斯,熊建华;毛泽东和尼姆·韦尔斯的谈话[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01期
本文编号:2844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4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