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布尔迪厄场域视域下的中国十七年文学

发布时间:2020-10-18 10:16
   法国着名学者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当代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教育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他的场域理论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来把这种理论应用到文学领域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场”理论。为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文学、文学理论、文学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不少学者都把他的理论作为研究的对象。也有不少学者把他的理论作为工具来分析各种社会科学中的问题。 本文在第一章简要论述了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介绍了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的三大核心概念,即:场域、惯习和资本。并且具体论述了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并对文学场的形成及其特殊规律做了简要的归纳与概括。在第二章到第四章将场域理论用于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研究中,以场域的关系主义视角来看“十七年”文学的发展状况。并且分析了“十七年”文学面貌的形成及其原因。具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论述。第一,论述了“十七年”文学场域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主要论述的是政治场域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对文学场域的干涉。第二,论述了文学场中不同行动者为争取场域的自主性而不断的斗争。尽管斗争的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对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三,论述了“十七年”文学惯习的形成及其成因,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左翼文学、延安文学、苏联文学对“十七年”文学惯习形成的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出“十七年”文学由于政治场域的过分干预,使得文学场域中,行动者进行文学活动时缺乏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得文学场域的竞争对文学自身来说缺乏实际的意义,不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
【学位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其文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布尔迪厄及其场域理论
    第二节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政治场域与文学场域的对话
    第一节 文艺指导思想对文学场域的干预
    第二节 文学组织性与合目的性对文学场域自主性的破坏
    第三节 严重束缚于政治场域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 “十七年”时期文学场域的自主性表达
    第一节 胡风对文学场域自主性的坚持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质疑—场域自主性的又一次表达
    第三节 “另类”作品的场域自主性追求
第四章 “十七年”时期文学场域的惯习
    第一节 中国文学传统的惯习
    第二节 “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的惯习
    第三节 前苏联文学的惯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晓蔚;;批武训:毛泽东与郭沫若的首次政治分歧[J];党史博采(纪实);2006年03期

2 陶东风;李松岳;;从社会理论视角看文学的自主性——兼谈“纯文学”问题[J];花城;2002年02期

3 朱国华;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4 童庆炳;文艺学边界三题[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5 朱国华;继承与断裂:布迪厄的哲学思想渊源[J];现代哲学;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春;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6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46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