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研究:过程、影响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20-10-31 03:59
   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安全与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中国落实中亚政策、维护西部安全与参与欧亚地区合作的主要制度工具。2017年6月,上合组织完成首次扩员,吸纳印度与巴基斯坦为正式成员国。新成员国的加入、地理活动空间的扩展、议程的扩大,不仅会深刻影响上合的内部运行和发展前景,改变各成员国在上合和地区内的利益格局,还将重塑整个中亚与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未来很长时间内,上合都将处在扩员后的适应期与调整期之中。它必须充分消化扩员的收益,控制相关风险,使扩员成为组织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跳板而非走向松散的岔道。在中国,建议暂缓扩员的观点曾一度成为学界主流。这说明上合扩员对中国的复杂影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对我国外交理论和总体布局进行全面创新和升级。扩员后,中国既要保证上合在落实中亚政策、维护西部安全和推动欧亚地区多边合作等方面的原有功能,又要使它承担起在“一带一路”建设、亚洲新安全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广中的新使命。这些均对上合组织扩员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从曲折过程、复杂影响和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上合组织扩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扩员是国际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也是上合观察员国提出的迫切要求,还能为上合深化现有合作提供全新动力。但与这三种动力相对应,上合组织在制度建设、行动效率与成员国分歧等方面缺陷,使扩员又隐含诸多风险。加上中国与俄罗斯在扩员问题上的分歧难以调和,上合的扩员经历了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印度与巴基斯坦在上合内的多重利益诉求,也加大了扩员决策的难度。印度希望在上合内实现的三大现实利益包括:深度参与阿富汗重建,提高本土反恐能力,以及加大与中亚各国的“连通性”。此外,它还有三大战略目标,包括应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对冲大国博弈的风险以及防止巴基斯坦在欧亚地区的壮大。与印度类似,巴基斯坦在上合的诉求也是争取经济发展机会、获得反恐支持、寻求对印度的“战略纵深”以及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在动力与障碍相互作用下完成的扩员,将对上合的发展产生复杂且深远的影响。从收益来讲,上合组织在扩员后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将全面提高,经济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安全合作范围也会显著扩大,一直备受瞩目的上合能源俱乐部也有望尽快成立。印度的加入会增强上合组织的政治合法性,印巴冲突在上合框架下也可能得到一定控制。对中国来说,上合扩员有利于维护中国西部安全,能证明中国推动地区合作的能力,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与南亚的推进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俄罗斯来说,印度加入上合将有助于俄罗斯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上合因扩员而走向“务虚”的可能性也更符合俄罗斯的预期。中亚各成员国在上合扩员后有望获得期盼已久的出海口,同时在中俄之外拥有更多大国平衡的选项。但上合扩员的风险也同样突出。组织在扩员后将背负更沉重的财政负担,决策效率与行动能力也会进一步降低,成员国间本就薄弱的身份认同感将更加模糊,而印巴冲突一旦激化,上合组织的内部团结与一致性将受到重大损害。中国是对上合扩员风险最敏感的国家。它在上合的影响力可能因成员国的增加而遭到稀释,在上合内的关切议程也可能因印度的掣肘更难推进。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加入上合能源合作框架,可能使中国在中亚的能源领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俄罗斯是扩员的积极推动者,扩员对俄的利益冲击有限,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印巴加入能源俱乐部会削弱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控制。上合扩员后,中亚各成员国的核心地位可能受到冲突,上合的经济类公共产品也将因印巴的加入而被摊薄。作为扩员的另一个后果,中、俄、印将首次获得在同一个地区组织展开互动的机会。从理论上说,三国可能在上合内形成四种互动模式,即“战略三角”、“两驾马车”、俄印与中巴对立以及俄罗斯主导。而结合成员国的政策偏好与现实,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三国形成一种倒置的战略三角关系,即中俄继续对上合发挥“两驾马车”作用,印度影响力相对较弱,但在重大决策与行动中具备一定的话语权与博弈能力,且影响力呈逐渐上升态势。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与新形势,上合应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对内而言,上合应该完善与改革组织内部制度,加快落实与深化当前的经贸合作,并推动上合开发银行、能源俱乐部等重要机构的建设。此外还要整合印巴在阿富汗问题上的资源和优势,建立一个覆盖中亚与南亚、以打击“三股势力”和参与阿富汗重建为核心功能的安全与反恐合作网络体系。最后从预防、解调等多个环节做好应对印巴矛盾的准备,考虑创建一个成员国矛盾调解机制,以应对印巴矛盾对组织的潜在冲击。在对外关系上,上合组织将拥有更丰富的资源与更强的动力与各大地区与国际组织进行合作,拓宽在亚洲及全球的战略空间,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中国是受上合扩员影响最大的国家。一方面,上合的扩员难免会对中国在上合的现实利益产生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上合扩员又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全面升级的结果,扩员后的上合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重大外交战略的实施与战略思想的弘扬。因此从对策角度,中国应在上合内积极发挥作用,将扩员的风险降到最低。包括推动上合对决策机制进行一定调整,提高在上合内设置议程的技巧和主动性,在上合建立成员国冲突调解机制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主导性,并加快上合与“一带一路”等其他地区合作机制对接。在执行对策的同时,还应把上合置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大格局中、对它的全新价值加以考察。首先,上合将成为“一带一路”在中亚与南亚推进的载体、平台与安全保障,上合的成功扩员也将为“一带一路”积累经验与威望。其次,扩员还从印证了中国“新安全观”受到广泛认同的事实。维持印巴在上合内的和平相处、扩大欧亚地区反恐安全网络,正是新安全观在欧亚地区的全新实践与成果。此外,在八个成员国之间构建的身份认同感与区域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局部试点,能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助力。基于扩员后上合在中国外交中的诸多新功能和新价值,传统研究与决策路径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学界应尝试超越国别与短期利益,将上合放入国际制度发展、跨地区联动与整合、中俄印三角互动的宏大背景下,以新的研究路径与视域来响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促进中国上合决策与研究的全面升级。当前国际社会当前正面临着冷战思维回潮、保守主义盛行、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交织等诸多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洞察,全面创新中国对外关系理论,深化整体外交格局,深度参与地区治理,并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上合组织在这一历史时机下实现了它的首次扩员。希望本研究能为上合渡过扩员后的适应期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持,有助于中国应对扩员风险、提升上合研究与决策格局,最终为“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服务,其终极目标则指向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81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分析
        0.2.1 上合研究文献综述
        0.2.2 上合扩员研究文献综述
    0.3 研究框架与整体结构
    0.4 研究重点和创新
    0.5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上合组织扩员:动力与阻力
    1.1 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
    1.2 上合组织的三大特征
        1.2.1 独具特色的指导原则
        1.2.2 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
        1.2.3 不断拓展的功能领域
    1.3 上合扩员的必要性
        1.3.1 扩员是地区组织发展的普遍规律
        1.3.2 扩员是各观察员国的迫切要求
        1.3.3 扩员是上合深化合作的必然路径
    1.4 上合扩员的现实障碍
        1.4.1 上合组织的现有缺陷与不足
        1.4.2 中俄在上合的关系:“两驾马车”
        1.4.3 中俄对扩员的看法:各执一词
        1.4.4 中俄围绕扩员的博弈:协调一致
    1.5 上合扩员的曲折过程
        1.5.1 出台法律文件:程序与标准
        1.5.2 挑选扩员对象:蒙、伊、印、巴
        1.5.3 确定最终结果:争议与一致
第二章 印度与巴基斯坦加入上合:过程与动机
    2.1 印度加入上合的过程
        2.1.1 印度与上合的互动历史
        2.1.2 印度与上合的互动特征
    2.2 印度加入上合的动机
        2.2.1 三大现实动机
        2.2.2 三种战略动机
    2.3 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的过程
    2.4 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的动机
        2.4.1 争取经济发展机会
        2.4.2 获得反恐行动支持
        2.4.3 寻求对印度的战略纵深
        2.4.4 减轻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依赖
第三章 上合组织扩员的影响:收益与风险
    3.1 上合组织扩员的整体收益
        3.1.1 地缘政治影响力全面提高
        3.1.2 经济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3.1.3 安全合作范围显著扩大
        3.1.4 能源俱乐部或有望成立
        3.1.5 政治合法性有所加强
        3.1.6 印巴冲突有望得到控制
        3.1.7 域外大国在中亚的存在将被削弱
    3.2 各成员国的个体收益
        3.2.1 中国的个体收益
        3.2.2 俄罗斯的个体收益
        3.2.3 中亚成员国的个体收益
    3.3 上合组织的整体风险
        3.3.1 决策与行动能力更低效
        3.3.2 组织与财政负担更沉重
        3.3.3 成员国身份认同更模糊
        3.3.4 印巴冲突或有损组织的一致性
    3.4 各成员国的个体风险
        3.4.1 中国的个体风险
        3.4.2 俄罗斯的个体风险
        3.4.3 中亚各成员国的个体风险
第四章 中俄印在上合的三边关系:理论与现实
    4.1 中俄印“战略三角”:起源与现状
        4.1.1 理论起源与现实发展
        4.1.2 研究现状及既有不足
    4.2 中俄印互动的分析框架:变量与模型
        4.2.1 研究价值与便利条件
        4.2.2 五大变量与四种模式
    4.3 中俄印互动的四种模式:内涵与表现
        4.3.1 战略三角
        4.3.2 “两驾马车”
        4.3.3 两相分化
        4.3.4 俄罗斯主导
    4.4 上合成员国对四种模式的偏好:次序与缘由
        4.4.1 俄罗斯的偏好次序
        4.4.2 中国的偏好
        4.4.3 印度的偏好
        4.4.4 中亚各成员国的偏好
    4.5 偏好排序与现实预测
第五章 扩员后上合组织的应对:改革与创新
    5.1 上合组织的内部调适:完善与改革
        5.1.1 完善与改革现有制度与原则
        5.1.2 落实与扩大经贸与金融合作
        5.1.3 整合与扩展反恐与安全合作
        5.1.4 培育身份认同和共同体意识
        5.1.5 做好预防、调解印巴矛盾的准备
    5.2 上合组织的对外交往:对接与开创
        5.2.1 与联合国各机构:深化伙伴关系
        5.2.2 与本地区其它机制:全面战略对接
        5.2.3 与毗邻地区的合作机制:落实合作意向
        5.2.4 与欧美主导的发展机制:寻找共同利益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下的扩员:对策、认知与新视野
    6.1 中国在上合扩员后的应对策略
        6.1.1 提高在上合内的议程设置能力
        6.1.2 主导研究成员国冲突协调机制
        6.1.3 加快对接中国主导的其它地区机制对接
        6.1.4 加强与俄罗斯在上合内外的协调
        6.1.5 在两大优势领域集中发力
        6.1.6 借青岛峰会推动开发银行等议题的突破
    6.2 中国新时代外交战略语境下的上合扩员
        6.2.1 “一带一路”倡议与上合扩员
        6.2.2 亚洲安全观与上合扩员
        6.2.3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上合扩员
    6.3 中国的上合研究新视野
        6.3.1 国际制度新视野
        6.3.2 地区整合新视野
        6.3.3 中俄印战略三角新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863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63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