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8:00
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全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并且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形式。1949年首届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五四宪法的通过,政协的职能发生转变。1954年政协章程的制定,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协商民主的角度系统梳理了首届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召开的经过,并得出首届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的基本结论。第三部分是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在这一部分重点探讨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政协职能转变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政协章程的制定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这一观点。第四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一部分总结了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今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建议。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6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2.1 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协商和讨论
2.1.1 协商产生中央政府的程序
2.1.2 讨论首届人民政协的参加范围
2.2 以政协筹备会为主要形式进行协商
2.2.1 共同确定首届人民政协的代表名单和参加单位
2.2.2 共同制定《共同纲领》和《政协组织法》
2.3 首届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召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2.3.1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得到确立
2.3.2 人民政协组织机构的建立
2.3.3 人民政协长期存在并暂行人大的职权
第3章 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3.1 政治协商的途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
3.1.1 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协商
3.1.2 双周座谈会和学习座谈会的协商
3.1.3 省、市协商委员会的协商
3.2 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重大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3.2.1 推动土地改革运动
3.2.2 支持“三反”、“五反”运动
3.2.3 推进抗美援朝运动
3.2.4 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3.2.5 参与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3.3 人民政协的职能发生转变
3.3.1 通过了《五四宪法》
3.3.2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3.3 人民政协的职能发生转变
3.4 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3.4.1 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前的讨论和准备
3.4.2 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政协有了新的历史任务
3.4.3 政协章程的制定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4章 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重大意义
4.1 创造并发展了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
4.2 拓宽了意愿表达渠道,凝聚了社会共识
4.3 发挥了民主党派的聪明才智,加强了党际合作
4.4 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5 巩固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了共产党的执政水平
第5章 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5.1 真诚沟通,肝胆相照
5.2 长期合作,荣辱与共
5.3 平等协商,达成共识
5.4 相互信任,共同进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1994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6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2.1 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协商和讨论
2.1.1 协商产生中央政府的程序
2.1.2 讨论首届人民政协的参加范围
2.2 以政协筹备会为主要形式进行协商
2.2.1 共同确定首届人民政协的代表名单和参加单位
2.2.2 共同制定《共同纲领》和《政协组织法》
2.3 首届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召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2.3.1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得到确立
2.3.2 人民政协组织机构的建立
2.3.3 人民政协长期存在并暂行人大的职权
第3章 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3.1 政治协商的途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
3.1.1 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协商
3.1.2 双周座谈会和学习座谈会的协商
3.1.3 省、市协商委员会的协商
3.2 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重大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3.2.1 推动土地改革运动
3.2.2 支持“三反”、“五反”运动
3.2.3 推进抗美援朝运动
3.2.4 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3.2.5 参与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3.3 人民政协的职能发生转变
3.3.1 通过了《五四宪法》
3.3.2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3.3 人民政协的职能发生转变
3.4 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3.4.1 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前的讨论和准备
3.4.2 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政协有了新的历史任务
3.4.3 政协章程的制定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4章 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重大意义
4.1 创造并发展了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
4.2 拓宽了意愿表达渠道,凝聚了社会共识
4.3 发挥了民主党派的聪明才智,加强了党际合作
4.4 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5 巩固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了共产党的执政水平
第5章 五十年代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5.1 真诚沟通,肝胆相照
5.2 长期合作,荣辱与共
5.3 平等协商,达成共识
5.4 相互信任,共同进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卫平;;人民政协职能确定的历史演变[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李金河;;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3 李祥营;;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问题论析[J];党史文苑;2009年02期
4 齐卫平;;1949年至1956年中国社会的政治变化[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5期
5 李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1期
6 李炜永;;权力主体与功能让渡——1949年至1954年间的人民政协[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何斌,张文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历史依据[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朱世海;;关于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时间问题的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徐佩瑛;白书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施雪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研究回眸与改进建议[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7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