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8 12:58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势头迅猛,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却较少。目前,东亚地区只有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一个机制性的区域合作组织,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仍在建设中。从2002年,中国总理朱镕基倡议三国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到2013年3月26-28日,中日韩三国在首尔召开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首轮谈判会议,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已经走过整整11年。尽管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日、日韩之间在政治层面围绕岛屿等领土和领海问题发生争议,但是在经济层面,中日韩三国仍然没有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多轮磋商,为争取达成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而努力。这也说明:“政冷经热”背景下的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基础上,得出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特点对于成员国具有贸易创造效应的同时,也必然会对非成员国造成贸易转移效应。这种对第三方国家的排他性实为一种隐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但另一方面,FTA因其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于特惠贸易协定(PTA)较高,政治可行性相对于关税同盟(CU)及其它区域经贸合作形式较强,成为各国发展区域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势头愈演愈烈,并广泛流行于各区域各国家之间。为此,东亚地区实力最强的中国、日本和韩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中日韩三国间经贸发展从而促进三国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东亚经济圈的世界地位,其意义重大而深远。随着中日韩FTA首轮谈判的开始,本文重点分析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经济性障碍因素和非经济性障碍因素,尽管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和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只要中日韩三国坚定信念、以务实的态度,妥善处理彼此间的矛盾和争议、认真对待三国自贸区谈判内容,朝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努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定会早日实现。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742;F75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3 重要观点和创新
第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 自由贸易区理论
    2.3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理论
第3章 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新特点、原因及实质
    3.1 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新特点
        3.1.1 FTA 内容的丰富和扩大
        3.1.2 FTA 具有多层次性,成员交叉重叠
        3.1.3 成员国政治经济动机结合更加紧密
    3.2 自由贸易区发展及流行的原因
        3.2.1 WTO 多边贸易体制谈判陷入僵局
        3.2.2 FTA 成为区域化对策的主要工具
        3.2.3 轮轴—辐条效应的影响
        3.2.4 FTA 呼唤 FTA 现象
    3.3 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实质
        3.3.1 FTA 是规避 WTO 非歧视性原则的一种手段
        3.3.2 FTA 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特点符合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3.3.3 从贸易转移效应看,FTA 是一种隐性的贸易保护主义
第4章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及意义分析
    4.1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4.1.1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4.1.2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特点总结
    4.2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意义分析
        4.2.1 中日韩 FTA 有利于促进中日韩三国间经贸发展
        4.2.2 中日韩 FTA 有利于促进中日韩三国经济增长
        4.2.3 中日韩 FTA 有利于提升东亚经济圈的世界地位
第5章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济性障碍因素
    5.1 中日韩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5.2 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差异明显
    5.3 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的动机和利益诉求不同
    5.4 中日韩对各国敏感产业的保护
第6章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非经济性障碍因素
    6.1 中日韩自贸区主导权之争问题
    6.2 中日韩三国间的岛屿争端
    6.3 美国的“亚太战略”分析
    6.4 东盟对东亚主导权的博弈
第7章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难点及其解决路径
    7.1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难点
        7.1.1 农产品开放问题
        7.1.2 制造业开放问题
        7.1.3 其他难点问题
    7.2 中日韩自贸区障碍因素和难点问题的解决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难题[J];当代经济;2009年09期

2 周新生;;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12期

3 张垚;;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3期

4 谭华清;周艳;;中日韩贸易合作的政治经济学[J];东方企业文化;2009年12期

5 李荣林;鲁晓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和福利效应分析:一个局部均衡的校准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6 于晓燕;;中国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策略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崔正美;药朝诚;;关于中日韩经济合作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5年12期

8 黄凌云;张伟;;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实证分析与模拟[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周庆行;金陶陶;;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李晓一;;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J];新西部;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谦;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日韩经贸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朴喜荣;中日韩构建自由贸易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世坤;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厉力;论原产地规则及其在区域贸易安排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孙林;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崔超;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潜力、障碍及战略选择[D];江南大学;2009年

8 苏提;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老中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9 黄红梅;中日韩三国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代中现;WTO框架下中国区域贸易一体化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速超;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及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边婧;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包艳;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4 李凯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金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6 黄士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基础、障碍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8年

7 姜莉莉;论21世纪初的中日韩贸易合作[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泓;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分析与路径选择[D];福州大学;2005年

9 王宇光;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建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4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74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