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化”与“去安全化”:中哈跨界河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目录】:
一、“安全化”与“去安全化”的逻辑
二、中哈跨界河流问题被“安全化”的过程
三、中哈关于跨界河流问题“去安全化”的合作
(一)中哈跨界河流问题“去安全化”的原因
(二)中哈跨界河流问题“去安全化”的努力
四、中哈跨界河流问题“去安全化”面临的挑战
五、思考与对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开盛;;“去安全化”理论的逻辑与路径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01期
2 涂莹燕;李菲;;哈萨克斯坦跨国界河流管理国家战略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06期
3 焦一强;刘一凡;;中亚水资源问题:症结、影响与前景[J];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王俊峰;胡烨;;中哈跨界水资源争端:缘起、进展与中国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志斐;;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国界河流问题之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志斐;;跨国界河流问题与中国周边关系[J];学术探索;2011年01期
7 聂书岭;中哈达成共同利用跨界水资源的合作机制[J];中亚信息;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军;张立;杨常青;魏亮;国冬梅;;跨国界流域重金属污染溯源体系框架初步构建[J];水资源保护;2015年06期
2 张建财;张丽;郑艺;田向军;周宇;;基于LPJ模型的中亚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蒸散模拟[J];草业科学;2015年11期
3 程贵;;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其破解[J];经济纵横;2015年11期
4 周建仁;;同盟理论与美国“重返亚太”同盟战略应对[J];当代亚太;2015年04期
5 李志斐;;气候变化与中国周边地区水资源安全[J];国际政治研究;2015年04期
6 韦健锋;张会叶;;湄公河水电开发对地区局势的影响[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5年04期
7 郭延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周边水外交[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5年04期
8 孔博;邓伟;李爱农;杨勇;;多源数据的面向对象国际河流土地覆被分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年07期
9 李志斐;;中国跨国界河流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政治科学;2015年02期
10 郭利丹;周海炜;夏自强;黄峰;鄢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铭江;;哈萨克斯坦跨界河流国际合作问题[J];干旱区地理;2012年03期
2 王凌;;安全化的路径分析——以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为例[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3 王俊峰;胡烨;;中哈跨界水资源争端:缘起、进展与中国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龙爱华;邓铭江;李湘权;章毅;雷雨;;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5 吴淼;张小云;罗格平;吉力力;吴焕宗;加帕尔;陈曦;;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利用[J];干旱区地理;2010年02期
6 杨恕;沈晓晨;;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的国际法基础[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冯彦;何大明;;中国跨境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9年02期
8 惠耕田;;沟通理性与国际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2期
9 何艳梅;;跨国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英文)[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6期
10 张健荣;;由新疆国际河流水利开发引发的思考[J];社会观察;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潇枫;周章贵;;中印跨界河流非传统安全威胁识别、评估与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12期
2 刘新基;;誓让河流水变清[J];人大建设;2006年03期
3 蒋新苗;虢丽霞;;跨国河流冲突与合作的博弈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6年06期
4 李志斐;;跨国界河流问题与中国周边关系[J];学术探索;2011年01期
5 周颖;;泰晤士河流水清[J];世界知识;1983年08期
6 夏国政;河流(流域)开发开放的国际经验[J];长江论坛;1998年05期
7 李志斐;;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国界河流问题之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年03期
8 李志斐;;中国跨国界河流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政治科学;2015年02期
9 ;社会责任缺失下的变色河流[J];浙江经济;2012年14期
10 郭锐;陈馨;;“泛安全化”倾向与东亚军备安全风险[J];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章贵;涉我跨界河流安全威胁识别、评估及应对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马立国;21世纪初中蒙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吴清香;越南中国观的发展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张海霞;冷战后中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翔;中国周边外交中的跨界河流因素[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王硕;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的缺陷及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陈羽婵;普京时期俄土关系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4 柯扬;日俄战争前后日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
5 于小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6 加依娜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7 杜博;媒体眼中的中白两国关系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娜丽(Nyamgerel);冷战后的蒙中关系发展及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9 丁兆中;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走向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米二涛;苏联解体后俄哈关系的演变及其成因[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8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7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