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协同创新与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基于苏州大学经验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13 13:32
   协同创新是提高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水平切实可行的方法,其在破解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困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方面面临的问题时,作用显著。本文参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经验,引进协同创新概念,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并在观念更新、顶层设计强化、机制健全和平台完善方面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文章目录】:
一、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瓶颈
    (一) 课程教学方面
    (二) 人才培养方面
    (三) 科学研究方面
    (四) 学科建设方面
    (五) 社会服务方面
二、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与协同创新的关系
    (一) 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协同创新与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逻辑联系
三、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
    (一) 校外协同创新
        1. 校际协同, 打造协同创新联盟
        2. 校企协同, 构建合作共赢机制
        3. 校地协同, 融入地区创新发展
    (二) 校内协同创新
        1. 构建协同机制, 培养合格人才
        2. 加强师资建设, 实现人才强院
        3. 搭建研究平台, 助力学科发展
四、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宏伟;;全面推进协同创新 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23期

2 郝立新;;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03期

3 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王海建;;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J];探索;2013年01期

5 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杜欣;;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4期

6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7 刘友田;林美卿;;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6期

8 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一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院校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云;赵伟峰;;我国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12期

2 王岚;;基于协同创新的安徽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3 陈穗丽;;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研究院的战略定位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24期

4 刘哲;;高校协同创新与大学文化的耦合机理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24期

5 周利群;吕晓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36期

6 刘文清;;协同育人助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7 陈赟畅;黄卫东;钱晓田;;海归人员国内外科研环境差异分析及协同管理策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年06期

8 杨娟;;协同创新理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23期

9 王坤娜;杨诗炜;张光宇;;协同创新主体协同行为分析与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5年35期

10 程华;吴丽君;;政府科技投入、产学协同创新与创新绩效研究——以浙江省纺织业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彦辉;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增辉;汪秀婷;牟仁艳;;面向我国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3期

2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3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4 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1年12期

5 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17期

6 董学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傅建球;张瑜;;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5期

8 赵理文;;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9 刘友田;林美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与素质[J];理论月刊;2008年06期

10 顾海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柯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季佳玉;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郭金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占春;何秋兰;;协同创新与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基于苏州大学经验的思考[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2 徐占春;;协同创新与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基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验的思考[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3 徐占春;何秋兰;;协同创新与转型期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基于苏州大学经验的思考[J];三江高教;2018年03期

4 陈莉莉;;地方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04期

5 张惠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实践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7期

6 陈占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由来和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19期

7 潘小宇;;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研究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6年01期

8 杨华;;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分析[J];南方论刊;2013年11期

9 龙国存;;建国初期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1949—1956)[J];前沿;2013年23期

10 江胜尧;;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J];人民论坛;2011年2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朝文;大数据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柏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韦成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赵欢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婷婷;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戴晓慧;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8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文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10 林贤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巧利;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2 孙夕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上官沁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4 崔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与实践[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7年

6 白慎志;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7 王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廖俊清;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高静;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载体建设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10 关雪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2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82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