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权威主义回流中的权威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12:55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新权威主义因其对政治社会发展有着独特的视野而在中国学界和政界大放异彩,吸引了诸多学者讨论和关注。新权威主义者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下,由具备现代化思维的政治权威来领导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道路。而这种理论也在实际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实践,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新权威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理论兴起与形成、发展、沉寂和回流等四大阶段。2012年后,根据政治现实的各项发展,其代表人物萧功秦提出,从邓小平时代开启的改革,到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期,是中国改革的再出发,是新权威主义的2.0时代!再次将新权威主义理论拉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新权威主义的回流,具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新权威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独立的观点。另一方面,新权威主义十分强调理论的现实解释能力。而新权威回流的原因则首先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暴露出的危机密切相关,其次是因为习李联袂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当前回流的新权威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应当称作“后新权威主义”,它是在前一阶段较为平稳的发展期后出现的,后新权威主义的本质还在于其仍然是属于强调权威性的、具备现代化导向的一股具有过渡性价值的政治思潮,仍具备有诸多人治权威主义的传统特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处于一个失衡的状态。因此,笔者在总体上认为这种权威在应然程度上要由个人权威转向法治权威。理论必须紧紧地贴合时代的最新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生命的不断延续。穷则思变,变则通。因此,本文在最后试图通过对新权威主义法治化转型作出一些尝试。从转型价值、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动力之源等等多个维度探索由魅力型权威转向法理型权威的可行路径,努力使新权威主义的理论得到再迈进。具体来说,就是明确探索新权威主义的“权威”转型价值;其次,新权威主义的转型,需要实现指导思想由“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的转型,构建超越国家与社会的司法权力建构的理论基础,此外,尝试将自上而下的权力推动作为改革的动力之源,同时,在策略维度上选择自上而下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并最终将实践归宿落在法理权威的认同与实施。新权威主义之所以在20世纪末对中国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皆是因为其对于历史、国情和社会现实有着诸多宝贵和深刻的理解,完成了时代赋予理论研究的使命。而在致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全民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理论的现代化转型将具备更加深厚的意蕴。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状况综述
一、关于权威与权威主义、新权威主义的研究
二、国内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三、新权威主义的价值及挑战
四、新权威主义的回流及其法治化转型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新权威主义的兴起、内容与价值
第一节 新权威主义的兴起与演进
一、兴起的背景
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新权威主义的兴起与形成
三、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新权威主义的发展
四、2002年至2012年:新权威主义思潮的沉寂
五、2012年至今:新权威主义思潮的回流
第二节 新权威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权威的性质:“魅力型权威”
二、改革的模式:“三阶段”模式
三、经济发展取向:“市场经济法则”
四、政治体制改革:“集权向分权的缓进”
五、文化培育:“政党主导的文化渐进”
六、公民参与:“有限有序的政治参与”
第三节 新权威主义的历史价值
一、整合中国文化的理论建构价值
二、迈向现代社会的实践指导价值
三、契合客观情势的人文独立价值
四、显著多元绩效的策略操作价值
第二章 新权威主义的回流及其特征
第一节 新权威主义回流的基础与条件
一、新权威主义思潮的本质
二、新权威主义回流的基础
三、新权威主义回流的条件
第二节 新权威主义思潮的特征
一、重视权威政治的传统性
二、具备民主意识的现代性
三、超越左右极端的实用性
四、面向全新时代的开放性
第三章 新权威主义思潮与治理现代化的悖论
第一节 治理现代化的隐形价值:人的现代性
第二节 新权威主义的视角盲区:重传统、轻现代
第三节 新权威主义思潮与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冲突
第四章 新权威主义的“权威”转型意义和逻辑
第一节 新权威主义的“权威”转型价值
一、摆脱传统人治权威的制度价值
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三、更新执政合法性的战略价值
第二节 指导思想:“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的转型
一、“魅力型”权威与民主的关系
二、“法理型”权威的树立是现代化的基本要件
第三节 理论基础:超越国家与社会的司法权力建构
一、实现法治的保障——司法权力
二、司法权力运行的三重困境
第四节 动力之源:自上而下的权力推动
一、传统官僚制度中“向上负责制”的遗存
二、“中央-地方”治理模式的存在
三、地方政府之间“共谋”现象的出现
第五节 策略维度:自上而下的示范效应
一、思想层面:上层充分发挥对于法理权威的尊崇和信仰
二、行动层面:切实推进法理权威自上而下实施国策
三、监督层面:密切关注法理权威自上而下推进的绩效
第六节 实践归宿:法理权威的认同与实施
一、制度要件:理性化的法律体系的建立
二、思想要件:对法律之治的信仰与信任
三、体制要件:较成熟的官僚体制的形成
四、程序要件:“程序性原则”至上的践行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0037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状况综述
一、关于权威与权威主义、新权威主义的研究
二、国内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三、新权威主义的价值及挑战
四、新权威主义的回流及其法治化转型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新权威主义的兴起、内容与价值
第一节 新权威主义的兴起与演进
一、兴起的背景
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新权威主义的兴起与形成
三、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新权威主义的发展
四、2002年至2012年:新权威主义思潮的沉寂
五、2012年至今:新权威主义思潮的回流
第二节 新权威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权威的性质:“魅力型权威”
二、改革的模式:“三阶段”模式
三、经济发展取向:“市场经济法则”
四、政治体制改革:“集权向分权的缓进”
五、文化培育:“政党主导的文化渐进”
六、公民参与:“有限有序的政治参与”
第三节 新权威主义的历史价值
一、整合中国文化的理论建构价值
二、迈向现代社会的实践指导价值
三、契合客观情势的人文独立价值
四、显著多元绩效的策略操作价值
第二章 新权威主义的回流及其特征
第一节 新权威主义回流的基础与条件
一、新权威主义思潮的本质
二、新权威主义回流的基础
三、新权威主义回流的条件
第二节 新权威主义思潮的特征
一、重视权威政治的传统性
二、具备民主意识的现代性
三、超越左右极端的实用性
四、面向全新时代的开放性
第三章 新权威主义思潮与治理现代化的悖论
第一节 治理现代化的隐形价值:人的现代性
第二节 新权威主义的视角盲区:重传统、轻现代
第三节 新权威主义思潮与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冲突
第四章 新权威主义的“权威”转型意义和逻辑
第一节 新权威主义的“权威”转型价值
一、摆脱传统人治权威的制度价值
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三、更新执政合法性的战略价值
第二节 指导思想:“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的转型
一、“魅力型”权威与民主的关系
二、“法理型”权威的树立是现代化的基本要件
第三节 理论基础:超越国家与社会的司法权力建构
一、实现法治的保障——司法权力
二、司法权力运行的三重困境
第四节 动力之源:自上而下的权力推动
一、传统官僚制度中“向上负责制”的遗存
二、“中央-地方”治理模式的存在
三、地方政府之间“共谋”现象的出现
第五节 策略维度:自上而下的示范效应
一、思想层面:上层充分发挥对于法理权威的尊崇和信仰
二、行动层面:切实推进法理权威自上而下实施国策
三、监督层面:密切关注法理权威自上而下推进的绩效
第六节 实践归宿:法理权威的认同与实施
一、制度要件:理性化的法律体系的建立
二、思想要件:对法律之治的信仰与信任
三、体制要件:较成熟的官僚体制的形成
四、程序要件:“程序性原则”至上的践行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庄俊举;;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娜;东亚国家新权威主义政体与现代化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90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9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