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03:5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出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研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开展。论文在从理论基础、理论需求和现实需要三个方面阐释应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从主体协同机制、环境协调机制、多路径协同机制和全方位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与阐发。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根据与价值意义。包括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文化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是理论基础。此外,协同论和文化生态学也提供了理论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双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为新文化;二是转化发展为新文化的传统文化被人们所掌握,并成为指导人们实践的思想文化。基于这一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是一个包含有目标、条件、路径、原则、保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相互协调。实现机制是...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学界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基本问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重要概念
(一) 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内涵
(三)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内涵
(四)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构成要素
二、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二) 理论资源:协同论与文化生态学
三、实现机制在中华传统文化“双创”中的价值意义
(一) “双创”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
(二) 制约“双创”能否进行、能否顺利和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 “双创”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其机制原因
一、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 文化主体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二) 工作定位清晰度不够
(三) 工作过程存在同质化现象
(四) 工作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二、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突出问题的机制原因
(一) 各环节间不协调
(二) 各要素间不相称
(三) 各要素内协同程度不够
第三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主体协同机制
一、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各主体的地位
(一) 党和国家的主导地位
(二) 传统文化工作者的骨干地位
(三) 人民群众的基础地位
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主体责任
(一) 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
(二) 传统文化工作者的中坚推动
(三) 人民群众的基础支撑
三、三位一体的主体协同机制
(一) 主体协同机制构建的依据
(二) 文化主体相互配合与协同一致
第四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环境调节机制
一、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环境要素
(一) “双创”系统外部环境要素
(二) “双创”系统内部环境要素
(三) 各要素的有机统一
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现实环境
(一) 国际环境因素
(二) 国内环境因素
三、建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有利环境
(一) 各环境要素的合力
(二) 各环境因素的整合
(三) 环境构建举措
第五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多路径协同机制
一、不同形态传统文化的“双创”路径
(一) 保护、研究与开发:物态文化的“双创”
(二) 抛弃、借鉴与扬弃:制度文化的“双创”
(三) “旧瓶新酒”与“新瓶旧酒”:行为文化的“双创”
(四) 拓展、借用与发展:心态文化的“双创”
二、不同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路径
(一) 选择、借鉴与建构:国家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
(二) 认可、调整与践行:社会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
(三) 重拾、重构与推导:家庭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
三、点面结合形成多路径相互配合
(一) 自在与自觉的结合
(二) 传承与发展的结合
(三) 文化转化发展与文化主体活动的结合
第六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全方位保障机制
一、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思想保障机制
(一) 思想建设的意义
(二) 社会思想的内容
(三) 社会思想的培养
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法治保障机制
(一) 法治建设的意义
(二) 法治保障的原则
(三) 法治建设的举措
三、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人才保障机制
(一) 主体素养价值
(二) 主体素养诉求
(三) 主体素养内容
(四) 主体素养培养
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体制保障机制
(一) 全面改革提供体制保障
(二) 体制建设原则
(三) 体制建设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物的“复活”,传统的“新生”——《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研究[J]. 董甜甜,凌继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困境及出路探究[J]. 郭超. 黑河学刊. 2018(04)
[3]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思考[J]. 张圆梦. 理论月刊. 2018(07)
[4]传统文化复兴中的知识分子与国家[J]. 张晓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探析[J]. 王海军,王栋.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6)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 史焕翔. 红旗文稿. 2018(12)
[7]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定位、理论内涵及价值维度[J]. 邵佳德.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6)
[8]礼法融通 德法并治——中国传统法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J]. 秦文. 理论月刊. 2018(06)
[9]记忆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的时间路径[J]. 龙柏林,刘伟兵.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3)
[10]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几个问题[J]. 包晓光.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3)
博士论文
[1]邓小平理论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研究[D]. 郭戎委.大连海事大学 2018
[2]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D]. 张晓昀.北京交通大学 2018
[3]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设研究[D]. 孙志勇.河北师范大学 2017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研究[D]. 郑晶晶.大连海事大学 2017
[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D]. 秦宁波.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研究[D]. 李海晶.南昌大学 2016
[7]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解读和传承建构[D]. 董成雄.华侨大学 2016
[8]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研究[D]. 朱莉.山东大学 2015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 张传民.山东大学 2014
[10]文化传播视野下广东文化的传承与嬗变研究[D]. 杨喆.武汉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896976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学界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基本问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重要概念
(一) 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内涵
(三)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内涵
(四)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的构成要素
二、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实现机制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二) 理论资源:协同论与文化生态学
三、实现机制在中华传统文化“双创”中的价值意义
(一) “双创”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
(二) 制约“双创”能否进行、能否顺利和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 “双创”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其机制原因
一、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 文化主体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二) 工作定位清晰度不够
(三) 工作过程存在同质化现象
(四) 工作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二、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突出问题的机制原因
(一) 各环节间不协调
(二) 各要素间不相称
(三) 各要素内协同程度不够
第三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主体协同机制
一、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各主体的地位
(一) 党和国家的主导地位
(二) 传统文化工作者的骨干地位
(三) 人民群众的基础地位
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主体责任
(一) 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
(二) 传统文化工作者的中坚推动
(三) 人民群众的基础支撑
三、三位一体的主体协同机制
(一) 主体协同机制构建的依据
(二) 文化主体相互配合与协同一致
第四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环境调节机制
一、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环境要素
(一) “双创”系统外部环境要素
(二) “双创”系统内部环境要素
(三) 各要素的有机统一
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现实环境
(一) 国际环境因素
(二) 国内环境因素
三、建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有利环境
(一) 各环境要素的合力
(二) 各环境因素的整合
(三) 环境构建举措
第五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多路径协同机制
一、不同形态传统文化的“双创”路径
(一) 保护、研究与开发:物态文化的“双创”
(二) 抛弃、借鉴与扬弃:制度文化的“双创”
(三) “旧瓶新酒”与“新瓶旧酒”:行为文化的“双创”
(四) 拓展、借用与发展:心态文化的“双创”
二、不同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路径
(一) 选择、借鉴与建构:国家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
(二) 认可、调整与践行:社会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
(三) 重拾、重构与推导:家庭层面传统文化的“双创”
三、点面结合形成多路径相互配合
(一) 自在与自觉的结合
(二) 传承与发展的结合
(三) 文化转化发展与文化主体活动的结合
第六章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全方位保障机制
一、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思想保障机制
(一) 思想建设的意义
(二) 社会思想的内容
(三) 社会思想的培养
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法治保障机制
(一) 法治建设的意义
(二) 法治保障的原则
(三) 法治建设的举措
三、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人才保障机制
(一) 主体素养价值
(二) 主体素养诉求
(三) 主体素养内容
(四) 主体素养培养
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体制保障机制
(一) 全面改革提供体制保障
(二) 体制建设原则
(三) 体制建设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物的“复活”,传统的“新生”——《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研究[J]. 董甜甜,凌继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困境及出路探究[J]. 郭超. 黑河学刊. 2018(04)
[3]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思考[J]. 张圆梦. 理论月刊. 2018(07)
[4]传统文化复兴中的知识分子与国家[J]. 张晓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探析[J]. 王海军,王栋.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6)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 史焕翔. 红旗文稿. 2018(12)
[7]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定位、理论内涵及价值维度[J]. 邵佳德.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6)
[8]礼法融通 德法并治——中国传统法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J]. 秦文. 理论月刊. 2018(06)
[9]记忆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的时间路径[J]. 龙柏林,刘伟兵.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3)
[10]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几个问题[J]. 包晓光.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3)
博士论文
[1]邓小平理论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研究[D]. 郭戎委.大连海事大学 2018
[2]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D]. 张晓昀.北京交通大学 2018
[3]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设研究[D]. 孙志勇.河北师范大学 2017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研究[D]. 郑晶晶.大连海事大学 2017
[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儒家文化观研究[D]. 秦宁波.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研究[D]. 李海晶.南昌大学 2016
[7]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解读和传承建构[D]. 董成雄.华侨大学 2016
[8]先秦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研究[D]. 朱莉.山东大学 2015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 张传民.山东大学 2014
[10]文化传播视野下广东文化的传承与嬗变研究[D]. 杨喆.武汉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896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9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