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22:14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区域一体化趋势也在日益加强。伴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动,世界各国也积极寻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基本形式就是自由贸易区,由于自由贸易区比较符合各国在现今社会发展的现实,于是成为各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走向全球化最佳模式。中国在党的十七大上以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形式明确了自由贸易区在中国经济与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工作中,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进行多种多边合作谈判,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多个自贸区协定已经生效或进入谈判阶段.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效应已经凸显。中国与这些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已涵盖中外贸总额的1/3,其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市场。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政治交流的新平台。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在探索和学习中,加之经济和国际形势的多变,使得中国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许多问题和困难。深入了解中国自由贸易区,研究和探讨其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于中国自由贸易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2. 国内文献综述
    (三)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探讨
        1. 概念界定
        2. 理论探讨
二、 自由贸易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现状
    (一) 自由贸易区
        1. 自由贸易区对区内经济影响
        2. 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新特点
    (二)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
三、 加快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困难及问题
    (一) 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门发展不协调
        2. 贸易结构不平衡
        3. 开放度局限
    (二) 自由贸易区内协定国间合作的问题
        1. 区域成员间的经济差异
        2. 区域内争端、冲突频发缺少有效解决机制
    (三) 区域外政治经济压力
        1. 区域外经济贸易的冲击
        2. 国际政治经济变动
四、 对策建议
    (一) 区域内经济和政治方面
        1. 提升中国综合国力,改革和开放促发展
        2. 区域成员间差异互补,创造合作新条件
        3. 增加政治互信,以积极主动态度解决区域内政治纠纷
    (二) 区域外经济政治方面
        1. 加强与区外成员间合作,谋求共同利益
        2. 扩大和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交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熊芳,刘德学.  国际经贸探索. 2012(01)
[2]浅析多边化区域主义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影响[J]. 杨勇,张彬.  世界经济研究. 2011(11)
[3]APEC合作的理论基础: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分析[J]. 路宇立.  国际贸易问题. 2011(04)
[4]自由贸易区下产业安全模型及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选择[J]. 姜鸿,张相文.  宏观经济研究. 2010(10)
[5]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J]. 胡志丁,骆华松,夏显芳,阳茂庆.  世界地理研究. 2010(02)
[6]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杨军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7]中国不断扩大自贸区建设[J]. 宇文.  大经贸. 2009(04)
[8]试析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新区域主义特征[J]. 张义明.  东南亚纵横. 2009(01)
[9]贸易一体化条件下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基于“异质”结构成员的研究[J]. 徐春祥.  亚太经济. 2008(04)
[10]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总体布局与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J]. 李钢.  国际贸易. 2008(04)



本文编号:2898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98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