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法治的后发优势
发布时间:2020-12-12 17:44
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应循着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不是"的中国道路展开其自生的逻辑,摆脱"零和博弈"的法治构造,跨越"低质民主化陷阱",寻找法治的真正要义,体现包容性法治的后发优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实现超越。
【文章来源】:公安海警学院学报. 2019年05期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摆脱“零和博弈”的法治构造
二、跨越“低度民主陷阱”(6)
三、法治的要义:法律生活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中国”的道路选择——从法律帝国到多元主义法治共和国[J]. 强世功. 文化纵横. 2014(04)
[2]民间治理与法治中国[J]. 马长山.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6)
[3]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J]. 邱本,徐博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4]中国的法治主义:背景分析(上)[J]. 许章润. 法学. 2009(04)
本文编号:2913007
【文章来源】:公安海警学院学报. 2019年05期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摆脱“零和博弈”的法治构造
二、跨越“低度民主陷阱”(6)
三、法治的要义:法律生活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中国”的道路选择——从法律帝国到多元主义法治共和国[J]. 强世功. 文化纵横. 2014(04)
[2]民间治理与法治中国[J]. 马长山.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6)
[3]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J]. 邱本,徐博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4]中国的法治主义:背景分析(上)[J]. 许章润. 法学. 2009(04)
本文编号:2913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1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