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南海争端国际认知的塑造与再确认

发布时间:2020-12-14 09:17
  南海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解决,现阶段主要是对其进行危机管控,进而累积各方政治互信,从而为最后彻底解决争端积累条件。实现有效地管控分歧以避免矛盾升级,首先是各方对管控危机达成共识,并使其不再成为国际热点议题,同时为通过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有利的舆论、双边和国际环境。为营造这一态势,需要梳理南海问题的客观特征,并归纳出各方由此而产生的主观认知;基于此,中国可以通过综合行政管辖与执法、外交努力和国际舆论引导等路径来形成中国版的南海争端国际认知,并努力成为各方认知的最大公约数。 

【文章来源】:南洋问题研究. 2018年04期 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社会对南海争端的主要认知意象
    (一) 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
    (二) 瓜分资源和能源以发展国民经济的场域。
    (三) 海权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关键场域。
    (四) 热点国际政治议题。
        第一, 声索国借力域外势力的需要。
        第二, 对华外交和提升本国影响力的重要政策杠杆。
        第三, 美国亚太政策和对华外交的重要抓手。
二、中国对南海争端的认知和“中国版南海国际意象”的内涵
三、塑造和推广中国版南海争端国际意象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 贾春阳.  国际研究参考. 2017(03)
[2]印度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新动向及其前景[J]. 林民旺.  太平洋学报. 2017(02)
[3]“南海问题化”的越南外交[J]. 张明亮.  东南亚研究. 2017(01)
[4]究竟谁是法西斯?——重返菲律宾被日军侵略的历史现场[J]. 杨小辉.  社会观察. 2015(07)
[5]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归因理论——不确定性的维度及其认知挑战[J]. 唐世平,张旻.  国际安全研究. 2014(02)
[6]决策意象、意象转变与美国对华政策——以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演变为例[J]. 李少丹.  当代亚太. 2013(06)
[7]国际议程设置:一种初步分析框架[J]. 韦宗友.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10)
[8]我国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问题及其模式选择[J]. 安应民,蒋涛.  新东方. 2011(04)
[9]南海领土争议的由来与现状[J]. 李金明.  世界知识. 2011(12)
[10]危机决策中的美国府会互动模式[J]. 信强.  美国研究. 2008(04)



本文编号:2916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16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