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朗与沙特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00:06
伊朗与沙特是伊斯兰世界两个重要的国家,两国之间关系的任何变动都会对海湾地区以及中东地区产生重大的影响。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与沙特两国的关系不同于和平时期的和平交往关系,亦不同于交战双方的战争关系。伊朗是战争的主要一方,沙特是伊朗的敌对方——伊拉克背后的支持国同时也是深受战事影响的海湾地区国家的领头羊。双方这样的多重身份使得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饱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为伊沙关系的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两伊战争之前的伊朗与沙特两国的关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沙关系,这一时期两国之间是正常的外交关系,两国之间虽然也存在利害关系,但当海湾地区受到外部力量威胁,对两国都造成不利影响时,两国也会加紧合作:(2)霍梅尼上台初期的伊沙关系,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初,沙特通过强调两国共同的伊斯兰因素来表明对伊朗新政权并没有敌意。但是沙特很快就意识到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其政权造成的冲击。第二章着重介绍了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沙关系。1980—1986年两国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1)1980—1982年两伊战争的初期,由于伊朗的态度比较强硬,强行向沙特等海湾国家输出伊斯兰...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选题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概念界定
1 两伊战争前的伊朗与沙特关系
1.1 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1941—1979年)的伊沙关系
1.1.1 1941——1953年的伊沙关系
1.1.2 1953——1968年的伊沙关系
1.1.3 1968——1979年的伊沙关系
1.2 霍梅尼上台初期(1979——1980年)的伊沙关系
1.2.1 输出伊斯兰革命
1.2.2 伊沙两国互相指责
1.2.3 伊朗伊斯兰革命对沙特什叶派的影响
1.2.4 1979 年沙特麦加清真寺事件
2 两伊战争时期(1980——1988年)的伊朗与沙特关系
2.1 1980——1986年的伊沙关系
2.1.1 1980——1982年两国的关系:紧张与敌对
2.1.2 1982——1986 年两国的关系:持续恶化
2.2 1987年“朝觐事件”前后两国的关系
2.2.1 “朝觐事件”发生的过程
2.2.2 “朝觐事件”对两国的影响
2.2.3 1988 年伊朗与沙特两国断交
3 影响两伊战争时期伊沙关系的因素
3.1 民族与宗教方面的因素
3.1.1 波斯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矛盾与冲突
3.1.2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纷争
3.2 外交理念的不同
3.2.1 伊朗霍梅尼时期的“革命外交”理念
3.2.2 沙特的外交理念
3.3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因素
3.3.1 伊朗:意识形态等同于国家利益
3.3.2 沙特:意识形态服务于国家利益
3.4 海湾地区因素
3.4.1 伊沙关系中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因素
3.4.2 伊沙关系中的伊拉克因素
3.5 美国因素
4 伊沙两国关系恶化所产生的影响
4.1 对伊朗产生的影响
4.2 对沙特产生的影响
4.3 对两伊战争的影响
4.4 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大国外交战略[J]. 钮松.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9(04)
[2]伊朗何以被“孤立”——试论伊朗在中东阿拉伯世界的认同问题[J]. 马琳. 才智. 2009(11)
[3]影响中东局势的大国因素[J]. 杨鸿玺. 和平与发展. 2008(04)
[4]1953~1968年伊朗和沙特关系研究[J]. 李松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1)
[5]论伊朗外交政策的二元性结构——从霍梅尼时期到哈塔米时期[J]. 刘元元,冀开运. 南都学坛. 2008(03)
[6]霍梅尼时期的伊朗外交分析[J]. 范鸿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7]沙特王国外交政策及发展态势[J]. 姜英梅. 国际政治研究. 2005(02)
[8]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J]. 杨明星. 阿拉伯世界. 2005(02)
[9]试析沙特外交资源与外交理念[J]. 姜英梅. 阿拉伯世界. 2005(02)
[10]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中东伊斯兰国家间关系的影响[J]. 刘中民. 宁夏社会科学. 2004(05)
硕士论文
[1]1979年以来的伊朗与沙特关系研究[D]. 马豪.云南大学 2010
[2]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关系研究(1979-1997)[D]. 李松涛.陕西师范大学 2009
[3]浅议伊朗与沙特关系1979-1998年[D]. 李祥乾.西南大学 2009
[4]“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外交行为转变中的宗教因素[D]. 刘毅.外交学院 2008
[5]两伊战争时期伊朗对外政策研究[D]. 韩继伟.云南师范大学 2006
[6]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关系研析[D]. 范鸿达.西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17260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选题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概念界定
1 两伊战争前的伊朗与沙特关系
1.1 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1941—1979年)的伊沙关系
1.1.1 1941——1953年的伊沙关系
1.1.2 1953——1968年的伊沙关系
1.1.3 1968——1979年的伊沙关系
1.2 霍梅尼上台初期(1979——1980年)的伊沙关系
1.2.1 输出伊斯兰革命
1.2.2 伊沙两国互相指责
1.2.3 伊朗伊斯兰革命对沙特什叶派的影响
1.2.4 1979 年沙特麦加清真寺事件
2 两伊战争时期(1980——1988年)的伊朗与沙特关系
2.1 1980——1986年的伊沙关系
2.1.1 1980——1982年两国的关系:紧张与敌对
2.1.2 1982——1986 年两国的关系:持续恶化
2.2 1987年“朝觐事件”前后两国的关系
2.2.1 “朝觐事件”发生的过程
2.2.2 “朝觐事件”对两国的影响
2.2.3 1988 年伊朗与沙特两国断交
3 影响两伊战争时期伊沙关系的因素
3.1 民族与宗教方面的因素
3.1.1 波斯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矛盾与冲突
3.1.2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纷争
3.2 外交理念的不同
3.2.1 伊朗霍梅尼时期的“革命外交”理念
3.2.2 沙特的外交理念
3.3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因素
3.3.1 伊朗:意识形态等同于国家利益
3.3.2 沙特:意识形态服务于国家利益
3.4 海湾地区因素
3.4.1 伊沙关系中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因素
3.4.2 伊沙关系中的伊拉克因素
3.5 美国因素
4 伊沙两国关系恶化所产生的影响
4.1 对伊朗产生的影响
4.2 对沙特产生的影响
4.3 对两伊战争的影响
4.4 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大国外交战略[J]. 钮松.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9(04)
[2]伊朗何以被“孤立”——试论伊朗在中东阿拉伯世界的认同问题[J]. 马琳. 才智. 2009(11)
[3]影响中东局势的大国因素[J]. 杨鸿玺. 和平与发展. 2008(04)
[4]1953~1968年伊朗和沙特关系研究[J]. 李松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1)
[5]论伊朗外交政策的二元性结构——从霍梅尼时期到哈塔米时期[J]. 刘元元,冀开运. 南都学坛. 2008(03)
[6]霍梅尼时期的伊朗外交分析[J]. 范鸿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7]沙特王国外交政策及发展态势[J]. 姜英梅. 国际政治研究. 2005(02)
[8]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J]. 杨明星. 阿拉伯世界. 2005(02)
[9]试析沙特外交资源与外交理念[J]. 姜英梅. 阿拉伯世界. 2005(02)
[10]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中东伊斯兰国家间关系的影响[J]. 刘中民. 宁夏社会科学. 2004(05)
硕士论文
[1]1979年以来的伊朗与沙特关系研究[D]. 马豪.云南大学 2010
[2]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关系研究(1979-1997)[D]. 李松涛.陕西师范大学 2009
[3]浅议伊朗与沙特关系1979-1998年[D]. 李祥乾.西南大学 2009
[4]“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外交行为转变中的宗教因素[D]. 刘毅.外交学院 2008
[5]两伊战争时期伊朗对外政策研究[D]. 韩继伟.云南师范大学 2006
[6]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关系研析[D]. 范鸿达.西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1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1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