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战国时期兰陵学术中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6:05

  本文关键词:战国时期兰陵学术中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战国时期是一个学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思想上的大解放带来了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有的会形成典型的学术中心,而兰陵学术中心便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学术中心之一。兰陵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本质上它属于齐鲁文化,但是又由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它博采众长,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它不仅仅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吴、越、楚文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兰陵文化是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体现出多种文化的特点,十分典型。兰陵文化也是文化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历经千年,依然熠熠闪光,而兰陵的学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显示出的它的独特性。战国兰陵学术中心成就辉煌,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取得的成就有:一是荀子在此传播《诗》学,成为鲁诗传播中心。二是兰陵为歌诗、楚辞创作中心。三是见证了礼学向法家的转变。兰陵学术中心不仅成就辉煌,而且它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兰陵学术中心受齐、鲁、楚、吴越多地文化影响,形成兼容并蓄、多元并存的文化特点。二是儒、道、法三家交汇影响。三是传道、治学、创作平行发展。兰陵学术对汉代学术也有深远的影响。荀子在《诗》学史领域内,发挥里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先秦儒家诗学的代表认为,荀子是现代诗学体系的创始人,兰陵这片文化热土上人才辈出,名人荟萃,文学特点明显。本文主要分了四章,从兰陵学术中心的形成条件、成就、特点、影响四个大方面来对战国时期的兰陵学术中心做一个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战国 兰陵 学术中心 荀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3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9-11
  • 二、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1-14
  • (一)对战国学术中心的研究11-12
  • (二)关于兰陵文化的宏观研究12-13
  • (三)关于荀子及其学术思想、辞赋创作的研究13-14
  • 三、研究目标及方法14-15
  • (一)研究目标14
  • (二)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兰陵学术中心的形成15-26
  • 一、兰陵学术中心形成的条件15-23
  • (一)自然地理条件15-16
  • (二)政治条件16-17
  • (三)经济条件17-19
  • (四)文化条件19-23
  • 二、荀子与战国兰陵学术中心的形成23-26
  • 第二章 兰陵学术中心的成就26-44
  • 一、鲁《诗》传播中心26-28
  • 二、歌诗、辞赋创作中心28-34
  • (一)楚国文化对《荀子》文学性的影响31-33
  • (二)齐文化对《荀子》文学性的影响33-34
  • 三、荀子礼学向法家转化的策源地34-44
  • (一)从“仓廪实而知礼节”到“礼以养欲”35-36
  • (二)从“定分止争”到“明分使群”36-37
  • (三)从“尚法尊君”到“隆礼重法”37-39
  • (四)荀子传韩非39-40
  • (五)韩非、李斯对于荀子“性恶论”的继承与发展40-42
  • (六)韩非对儒家的批判与李斯的“焚书坑儒”42-44
  • 第三章 兰陵学术中心的学术特点44-63
  • 一、多元文化汇合之地44-48
  • (一)齐文化对兰陵学术中心的影响45-47
  • (二)楚文化对兰陵学术中心的影响47-48
  • 二、文学兴盛的沃土48-54
  • (一)《荀子》文章的论辩之风48-50
  • (二)荀文的讽刺之风50-51
  • (三)修辞多样51-54
  • 三、礼法兼重的教化之地54-59
  • 四、重学劝学之风浓郁59-63
  • (一)学需从师,然后致用59-60
  • (二)学需积累,然后坚持60-61
  • (三)学要思考,然后专一61-62
  • (四)学是为己,,择善而从62-63
  • 第四章 兰陵学术中心对当地及后世的影响63-67
  • 一、对兰陵当地好学风俗的影响63-64
  • 二、对后世的影响64-67
  • (一)汉代《诗》学系统源自兰陵学术中心者多64-65
  • (二)兰陵文学成就斐然65-67
  • 结语67-68
  • 主要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华;;浅谈荀子的法治思想[J];现代交际;2013年11期

2 丁秀菊;;韩非对荀子言说方式的继承与扬弃[J];东岳论丛;2013年11期

3 陈英立;;出土先秦《诗》学文献与荀子的《诗》学思想[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裴登峰;战国四大“学术中心”[J];寻根;2002年02期

5 朱贻庭;战国时代杰出法家——荀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战国时期兰陵学术中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2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