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研究(2000-2012年)

发布时间:2021-01-05 04:06
  由于历史与政治等原因,海峡两岸长期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对彼此的扭曲、丑化宣传也让两岸人民存在不少的误解。两岸统一,首先应该依赖于两岸人民的互相了解,而新闻媒体是增加两岸人民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大陆最权威的党报,在两岸信息沟通、为大陆民众构建真实的台湾面貌有着重要作用。其报道方式、话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陆方面对台湾的主流论调。本文对《人民日报》在2000年-2012年上半年间对台湾本地新闻的报道进行全样本研究。首先,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这段时间内《人民日报》涉台报道题材、体裁、消息来源等进行统计研究,总结其主要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再次,本文通过话语分析,总结出《人民日报》在“反独促统”这一原则下,构建“台独”势力主权分裂者、历史背叛者和文化割裂者、台湾残害者形象;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文化认同与情感亲近、两岸经贸交流支持者、受益者形象;国民党促进两岸统一的开明形象。本文还试图从历史、政策等方面阐述其构建三者群体形象的原因:与“台独”势力对“意义解释权”的争夺、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和国共两党的关系。最后,本文简要提出了《人民日报》涉台报道... 

【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 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 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 选题缘由
        一、 本论文将研究时间范围设定为 2000-2012 年的原因
        二、 本文选择《人民日报》的原因
    第三节 有关大陆媒体涉台报道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大陆媒体对具体某个涉台新闻事件报道的分析
        二、 大陆媒体与台湾或香港媒体关于某个具体涉台新闻报道的比较分析
        三、 从涉台报道来看版面、栏目特征或国际新闻编译选择方法等
        四、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大陆媒体(主要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涉台报道进行研究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价值
        一、 本文创新之处
        二、 本文研究价值
第一章 研究方案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 内容分析法
        二、 话语分析
        三、 “涉台报道”的界定
        四、 研究样本选择
    第二节 框架理论与话语理论
        一、 框架理论
        二、 话语理论
    第三节 类目建构
        一、 对新闻体裁的分类
        二、 报道主题
        三、 消息来源
        四、 报道基调
        五、 报道涉及的人物
        六、 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章 内容分析与结果
    第一节 研究结果
        一、 总体报道数量
        二、 报道体裁数量
        三、 报道主题分布
        四、 消息来源分布
        五、 报道所涉及的人物
        六、 《人民日报》对台经济报道基调
        七、 《人民日报》对台社会报道基调
        八、 《人民日报》对台政局报道基调
    第二节 分析与讨论
        一、 《人民日报》2000 年-2012 年涉台报道变化
        二、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总体特征
第三章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再现台湾形象
    第一节 “台独”分子的形象
        一、 主权分裂者
        二、 文化割裂者、历史背叛者
        三、 台湾的残害者
    第二节 台湾民众的形象
        一、 对大陆的文化认同与情感亲近
        二、 两岸经济交流的支持者、受益者
    第三节 国民党的形象
    第四节 《人民日报》构建三个群体形象的原因
        一、 与“台独”势力对“意义解释权”的争夺
        二、 体现“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的方针
        三、 《人民日报》对国民党形象塑造与两党关系有关
第四章 改进涉台报道的建议
    一、 拓展报道题材,展现多元、丰富的台湾
    二、 增加细节描写,让台湾民众形象更加可知可感
    三、 减少模式化报道,还原事物的复杂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论析[J]. 孙东方.  理论月刊. 2012(06)
[2]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J]. 孙东方.  新远见. 2011(12)
[3]国际新闻编译的选择方法——以《参考消息》的涉台报道为例[J]. 崔力文.  新闻世界. 2010(12)
[4]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J]. 孙彩芹.  国际新闻界. 2010(09)
[5]ECFA开启两岸经贸关系的新时代[J]. 李义虎,王立.  亚非纵横. 2010(04)
[6]对《人民日报》“台湾8·8水灾”报道的内容分析[J]. 黎梦怡.  新闻世界. 2010(04)
[7]从《岩松看台湾》到《海峡东岸行·直播台湾》[J]. 余云晖.  东南传播. 2009(07)
[8]《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研究——以1978-2008年数据为样本[J]. 邵世轩,欧阳翠兰.  新闻世界. 2009(07)
[9]两岸媒体对“陈江会”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台湾《中央日报》为例[J]. 沈惠娜.  东南传播. 2009(04)
[10]新华社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报道的框架分析[J]. 黄小雄,沈国麟,杜旭赟.  新闻大学. 2009(01)

硕士论文
[1]新世纪美国对台政策研究[D]. 王文菲.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变化[D]. 李钢.苏州大学 2007
[3]大陆和台湾媒体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D]. 康怡.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7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57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