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科技与社会研究的一个尝试

发布时间:2021-01-10 03:03
  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的核心是学习西学以抵御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其内容大部分可以从科技传播的角度加以解读,其过程和效果很好地体现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借助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梳理张之洞海防思想的起源、各个不同时期海防思想和实践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其效果并评价其成败。同时将对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作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中科技与社会研究的一个案例,展现将传播学的研究视角系统引进该学科的意义。文章首先用传播起源的视角分析了张之洞海防思想的起源,认为张之洞早年经历和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思潮兴起是其海防思想起源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而改订俄约、日本吞并琉球、法国侵略越南等三个历史事件是他开始海防思想传播的契机。然后,用传播者与受众、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渠道的选择为视角,分别梳理和分析了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前后、甲午战争前后、维新变法前后等不同历史时期海防思想和实践的内容及特点。认为在中法战争中法国侵略者的刺激下,他初步形成了其系统的海防思想,并开展了相关实践;在甲午战争的影响下,认识到其不足,他进一步扩大了其海防思想和实践;在维新变法前后,由于列强瓜分中国沿海致使中国海军发展受阻,及变法运...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科技传播与张之洞海防和思想实践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作为科技传播的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
        二、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中的科技与社会问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的研究
        二、关于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传播学视角的引入
        一、传播学核心概念、方法和理论的引入
        二、将传播的观念运用到科技与社会研究的益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张之洞海防主张的起源:以传播的起源为视角
    第一节 个人因素:张之洞早年经历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思潮的兴起
    第三节 传播的契机:张之洞早期海防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改订俄约
        二、日本吞并琉球
        三、法国侵略越南
    小结
第三章 中法战争前后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与实践:以传播者与受众关系为视角
    第一节 传播者的促动:中法战争与张之洞的海防主张及举措
        一、战争初期的海防举措
        二、战争中期的海防主张和举措
        三、战争后期的海防举措
    第二节 受众的反馈之一:张之洞海防思想体系的形成
        一、海防思想体系的初次提出
        二、第二次海防筹议中的主张
    第三节 受众的反馈之二:中法战争后的海防实践
        一、买船造舰
        二、买炮造台
        三、加强琼防
        四、创设枪炮厂
        五、建立水陆师学堂
        六、开矿炼铁及其它
    小结
第四章 甲午战争前后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与实践:以传播内容的选择为视角
    第一节 甲午战前的海防建设
        一、创办汉阳铁厂
        二、开办枪炮厂
        三、训练水师及其它
    第二节 受众需求的改变:甲午战争与张之洞的海防主张
        一、甲午战争对海防提出的新要求
        二、战争期间的海防应对
    第三节 传播内容的扩张之一:张之洞海防思想的发展
        一、以强国富民为主导
        二、加强外交结盟
        三、巩固南洋海防江防
    第四节 传播内容的扩张之二:甲午战后的海防实践
        一、训练水陆两军、加强炮台建设
        二、规划铁路、建设铁厂枪厂
        三、培养新式人才
        四、发展工商业、推动市政建设
    小结
第五章 维新变法前后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与实践:以传播渠道的选择为视角
    第一节 维新变法前的海防建设
        一、训练新式军队
        二、培养新式人才
        三、发展铁政、创办铁路
        四、发展农、工、商业
    第二节 传播路径的改变:“师西”向“师日”的转变
        一、胶州湾事件对张之洞的影响
        二、“联日”以“联英”
        三、“师日”的开始
    第三节 传播载体的改变之一:“海防思想”向“变法思想”的转变
        一、“海防”话语的褪去与“变法”话题的兴起
        二、以《劝学篇》为核心的变法思想形成
    第四节 传播载体的改变之二:维新变法后的海防实践
        一、新式军队的扩建
        二、教育体制的改革
        三、铁路等重工业建设的发展
        四、新式农、工、商业的发展
    小结
第六章 清末新政前后张之洞的变法思想与实践:以短期传播效果研究为视角
    第一节 短期预期效果之一:变法思想的发展
        一、变通政治人才
        二、主张内政改革
        三、多维度效仿西法
    第二节 短期预期效果之二:张之洞清末新政实践之海防篇
        一、扩充南洋海军和创建湖北海军
        二、推进新军制改革
        三、推动全国铁路建设
        四、促进留日浪潮的兴起
    第三节 短期非预期效果:张之洞清末新政实践之变法篇
        一、科举的废除和新学制改革
        二、推动法制建设
        三、对立宪运动和官制改革的影响
    小结
第七章 张之洞海防实践的余波:以长期传播效果研究为视角
    第一节 长期预期效果:对军事建设的影响
        一、对清末海军重建的影响
        二、对民国海军建设的影响
        三、对民国陆军建设的影响
        四、对军事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长期非预期效果:作为“播种人”的张之洞
        一、对保路运动的影响
        二、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 传播目的之达成: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一、留日学生与抗战
        二、“汉阳造”与抗战
        三、抗战中的中国海军
        四、抗战中的铁路运输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传播学视角下的张之洞和张之洞案例中的传播学
    第一节 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新解
        一、张之洞海防思想和实践的内容及特点
        二、张之洞的海防思想和实践的效果
        三、张之洞的海防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由张之洞案例看科技传播中的科技与社会关系
        一、社会因素对科技传播的制约
        二、科技传播对社会变革的促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和专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战与重建——二战时期国民政府海军军官赴英美参战、实习的背景与经过述论[J]. 黄山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 陈芳.  安徽史学. 2012(01)
[3]商办川汉铁路的租股与保路运动[J]. 李际,陈勇.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1(04)
[4]抗战时期铁路运输能力再探讨——以浙赣铁路为例[J]. 岳钦韬.  军事历史研究. 2011(04)
[5]科技传播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J]. 张晓冬,夏冰.  科技传播. 2011(23)
[6]留学生群体与国民政府抗日外交政策的确立[J]. 印少云,岑红.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5)
[7]保路运动:一百年前的铁路之争[J]. 熊崧策.  文史参考. 2011(19)
[8]新文化运动与民国初年文化观念更新[J]. 吕厚轩.  北方论丛. 2011(05)
[9]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对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政策述论[J]. 徐志民.  抗日战争研究. 2011(03)
[10]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的军事方略[J]. 冯攀.  宜宾学院学报. 2011(07)

博士论文
[1]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兵工企业[D]. 刘薇.武汉大学 2010
[2]民国前期的扩军与裁军问题研究[D]. 李文平.河北师范大学 2009
[3]国民政府军事工业研究[D]. 王安中.上海大学 2009
[4]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 孙成华.吉林大学 2009
[5]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D]. 孙昉.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D]. 彭雷霆.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D]. 张景全.吉林大学 2006
[8]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 尹兆鹏.复旦大学 2004
[9]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 周益锋.西北大学 2004
[10]湖南保路运动研究(1904-1911)[D]. 何智能.湖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湖北枪炮厂的兴建和发展(1888-1927)及其历史作用探析[D]. 侯玲玲.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军留学生[D]. 湛峰.南京大学 2011
[3]近代中国早期留日学生群体研究[D]. 张戈.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科技传播行动系统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D]. 马杰媛.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D]. 何媛媛.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6]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 付中玮.江西师范大学 2010
[7]民初海军部研究(1912年-1919年)[D]. 邓同莉.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近代海军群体研究[D]. 李洪英.吉林大学 2009
[9]抗战时期湖南铁路建设研究[D]. 李声满.湘潭大学 2008
[10]社会学进路STS研究的范式演变[D]. 陈佳.东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67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67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