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麦克·布洛维的生产政治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19:10
  麦克·布洛维(也译作迈克尔·布若威,英文名为Michael Burawoy)的生产政治理论是对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建构和对工厂生产中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关注,是对布雷弗曼的劳动过程理论的批判性发展。不过,布洛维更加注重对工厂生产中的“和谐”生产问题进行研究。他对这种表面的“和谐”进行了批判与揭示,并论述了内部劳动市场和内部国家是维护劳资关系表面“和谐”的政治机构保障。同时,马克思之后的劳动过程理论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缺少研究,也没有对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因素做区分。布洛维的生产政治理论就是要弥补学界对于劳动过程中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关注的缺失,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来揭示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表面的和谐。布洛维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对立观,论证了资方企图通过技术、管理手段来建构表面和谐的劳资关系,并隐藏劳资双方的根本对立。布洛维要揭露资本的压榨本质,研究影响劳动过程的因素,重视工人主体性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布洛维的生产政治理论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布洛维的生产政治理论产生的背景做先导论述,包括四节:第一节论述布洛维本人的学术生平、核心思想及学术贡献。第二节论述...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章 布洛维生产政治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布洛维本人的学术生平、核心思想及学术贡献
        (一)布洛维的学术生平
        (二)布洛维的核心思想
        (三)布洛维的学术贡献
    第二节 作为生产政治理论思想基础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三)福柯的微观权力思想
    第三节 作为生产政治理论思想来源的劳动过程理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
        (二)布雷弗曼的劳动过程理论
        (三)《制造同意》中的劳动过程理论
    第四节 作为生产政治理论思想资源的社会研究理论
        (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二)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三)社会学“局部性”向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转变理论
第二章 布洛维生产政治理论的概述
    第一节 生产政治问题的提出
        (一)解决布雷弗曼对工人阶级主体性关注缺失的问题
        (二)解答“同意”生产是工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问题
    第二节 生产政治的概念剖析
        (一)主体性下的生产政治
        (二)生产政治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研究生产政治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参与观察法
        (二)拓展个案法
第三章 布洛维生产政治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生产政治理论的批判对象
        (一)对布雷弗曼忽视阶级对立观的批判
        (二)对泰勒主义科学管理观的批判
        (三)对资本主义工厂生产现代性转向的批判
    第二节 生产政治中的四种政体
        (一)早期资本主义下的生产政体
        (二)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生产政体
        (三)国家社会主义下的生产政体
        (四)殖民统治下的生产政体
    第三节 生产政治的运作机制——从“强制“生产向“同意”制造的转变
        (一)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关系本体论为阶级前提
        (二)以“控制”和“斗争”为手段机制
        (三)以内部劳动市场和内部国家为保障机制
第四章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生产政治理论的反思
    第一节 生产政治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生产政治理论的突出贡献
        (二)生产政治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 生产政治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关注劳动者的主体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建构意识形态领导权,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萨尔主义主要观点评析[J]. 焦志燕.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2]论后现代政治的虚无主义命运——基于福柯的论述[J]. 李素霞,王莉.  河北学刊. 2018(05)
[3]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思想[J]. 王明哲.  理论视野. 2017(01)
[4]论雅各比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J]. 黄其洪,邹勤.  江海学刊. 2017(01)
[5]工人阶级的回归[J]. 迈克尔·布洛维,汪仕凯.  复旦政治学评论. 2016(01)
[6]国家社会主义的劳动体制及其转型——基于对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苏联、东欧和中国劳动体制的比较[J]. 贾文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7]劳动过程的去技术化、空间生产政治与超时加班——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J]. 蔡禾,史宇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8]布洛维劳动过程理论批判和启示[J]. 李鸿,王冰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9]面向劳动过程:劳动关系的主要场域[J]. 彭恒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03)
[10]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启示——兼论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思考[J]. 沈文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余艳.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再研究[D]. 刘近.武汉大学 2014
[3]非正式产业与社会团结:珠三角泔水养猪人研究[D]. 黄斌欢.清华大学 2014
[4]压缩与叠加:中国城市化与“生产政治”演化的独特路径(1978-2012)[D]. 赵杰.复旦大学 2012
[5]跨体制下的身份诉求与结构化形塑[D]. 刘杰.吉林大学 2012
[6]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 王星.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业绩管理、劳动分化与共识机制的生产[D]. 熊锐.华东理工大学 2015
[2]被管理的手:对劳动者身体的控制、规训与劳动者的抗拒—有关长沙“洗脚妹”的比较研究[D]. 阎玉芳.南京大学 2015
[3]马尔库塞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 王倩倩.山东大学 2015
[4]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研究[D]. 张亮.江西农业大学 2014
[5]服务业生产政治与劳动者道德生涯[D]. 黄莺.华东师范大学 2012
[6]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D]. 杜文双.吉林大学 2011
[7]从国企工人的生产政治看社会主义转型[D]. 林乐峰.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关系霸权:对建筑工地劳动过程的一项田野研究[D]. 周潇.清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3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73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