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国民党视野中的马克思学说研究(1927-1937)

发布时间:2021-01-28 23:02
  马克思学说的传播与发展,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27-1937年,这十年是马克思学说、三民主义及自由主义思想鼎足之期,也是国共内战之时。目前学界主要是以中共为视角研究马克思学说在这十年的发展。其实,国民党对马克思学说的态度和做法,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共合作破裂后,在多数国民党人看来,中共之所以能够到处“暴动”,与马克思学说有莫大关系。因此,国民党斥其为“邪说”、“谬论”。国民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要求查禁马克思学说的各种书籍以禁其传播之源。一些国民党员还极力呼吁,除去军事剿共外,还要认真研究马克思学说,将其“缺陷”揭示出来。并且在国民党人看来,中共“暴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效仿苏俄共产主义革命。因此,马克思学说在苏俄的运用和发展,也成为其“辟赤谣”的“重要材料”。1927-1937年间共产学说在中国已深入人心,国民党人对此颇为忧虑。那么,共产主义究竟是否是马克思式的共产主义?中国当时是否可以共产?这些问题成为国民党极力要辩驳的问题。为了批驳马克思的共产学说,国民党人认为有必要集中批判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在他们看来,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张实行共产的哲学基础,也是...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旨趣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国民党对马克思学说的查禁及影响
    第一节 从“学说”到“邪说”:国民党对马克思学说态度的转变
    第二节 马克思学说的禁抑
    第三节 查禁的影响:“不知读什么书为正动”
第二章 国民党视野中的苏俄式共产主义
    第一节 从“朋友”到“赤色帝国”:国民党对苏俄态度的转变
    第二节 十月革命只是列宁主义的成功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
    第四节 五年计划与统制经济
第三章 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国民党对共产思想的演绎
    第一节 民生主义即共产主义
    第二节 民生主义并非马克思式共产主义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与中国国情
    第四节 国民党的大同理想
第四章 民生史观与唯物史观:国民党对共产哲学基础的解构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应用
    第二节 国民党对唯物史观的定性与理解
    第三节 经济决定论:评判的核心话题
    第四节 民生史观视野下的唯物史观
第五章 阶级互助与阶级斗争:国民党对共产革命路径的评判
    第一节 阶级斗争与社会进化
    第二节 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
    第三节 阶级斗争不适用中国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反对一切”到“联合一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态度的变化[J].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2013(01)
[2]何干之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J]. 耿化敏.  中共党史研究. 2012(12)
[3]唯物史观史学与实验主义史学的冲突——以李季为个案的考察[J]. 陈峰,汤艳萍.  中共党史研究. 2012(12)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研究成果综述[J]. 刘爱章.  实事求是. 2012(03)
[5]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和推进[J]. 侯静.  党的文献. 2011(06)
[6]马克思主义影响与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J]. 陈方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J].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2011(07)
[8]1930年代“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J]. 印少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9]“新启蒙运动”期间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阐释[J]. 王先俊.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0(03)
[10]20世纪30年代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形态[J]. 李维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D]. 尹德树.南京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5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05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