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说中的土地问题 ——以“土改小说”和“合作化小说”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2-09 12:21
在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实践中,土地问题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正是由于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20世纪,围绕着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在土地问题上展开了三次前后相继而内容又截然不同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始于1946年止于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始于1950年代初止于1980年代中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始于1970年代末至现在仍在坚持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这形塑中国现代国家形态的伟大的社会运动,中国文学进行了忠实的记录和反映,形成了审美品格和历史内涵不同的文学形态——“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土改小说”和“合作化小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土改小说”和“合作化小说”在“重写文学史”潮流中被予以脸谱化解读。实际上,这不过是新的意识形态解读,其必然伴随着中国现代实践的延展和中国现代性知识视野的拓展而有所更新。本论文就以“土改小说”和“合作化小说”为研究对象,力图将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放置在20世纪中国现代实践的整体视野中加以认识,重新释放出这两个在因果上前后相联的社会运动的能量,摆脱“新时期”以来单一的意识形态视野...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论 现代视野中的土地问题及其文学表述
一、关于土地的两种文学表述:“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
二、“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的博弈
三、现代视野中的土地问题
四、珍珠河里的血珍珠
第一章 土改小说中的“伤痕”叙事
第一节 “新生活”与“老朋友”
第二节 所以无词的言语
第三节 精神奴役的创伤
第四节 弱者的武器
第五节 权力的文化网络
第六节 从“温泉”到“暖水”
第二章 土改小说中的“暴力”叙事
第一节 “忘不了的日子”
第二节 风雨:文本之内
第三节 风雨:文本之外
第四节 正负能量的辩证法
第三章 土改小说中的“新人”叙事
第一节 孙犁:被遗忘的“土改文学”作家
第二节 凤凰涅槃:孙犁
第三节 凤凰涅槃:人物
第四节 “翻身”与“翻心”
第四章 合作化小说中的现代农村想象
第一节 重回太行山
第二节 三里湾的现代规划
第三节 艰难的互助合作之路
第四节 问题小说
第五节 新颖的赵树理文学
第五章 合作化小说中的现代农民形象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个新事物
第二节 一场激烈的争论
第三节 并非多余的担心
第四节 被分成两半的农民
第五节 缺席的在场者
第六节 历史与阶级意识
第六章 合作化小说中的现代历史意识
第一节 从“三里湾”到“东山坞”
第二节 还是“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小农意识
第四节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第五节 抗争宿命之路
结语 并未完成的现代“故事”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说《暴风骤雨》的史实考释[J]. 张均. 文学评论. 2012(05)
[2]夜深沉[J]. 陈应松. 人民文学. 2010(04)
[3]《暴风骤雨》内外的“元茂屯”[J]. 张鹭. 中国新闻周刊. 2008(30)
[4]中国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1949—2006)[J]. 赵云旗.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3)
[5]农村的“发现”和“湮没”——20世纪中国文学视野中的农村[J]. 何吉贤.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4(02)
[6]制度创新与明清以来的农村经济发展[J]. 高寿仙. 读书. 1996(05)
[7]关于梁生宝形象[J]. 严家炎. 文学评论. 1963(03)
本文编号:3025621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论 现代视野中的土地问题及其文学表述
一、关于土地的两种文学表述:“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
二、“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的博弈
三、现代视野中的土地问题
四、珍珠河里的血珍珠
第一章 土改小说中的“伤痕”叙事
第一节 “新生活”与“老朋友”
第二节 所以无词的言语
第三节 精神奴役的创伤
第四节 弱者的武器
第五节 权力的文化网络
第六节 从“温泉”到“暖水”
第二章 土改小说中的“暴力”叙事
第一节 “忘不了的日子”
第二节 风雨:文本之内
第三节 风雨:文本之外
第四节 正负能量的辩证法
第三章 土改小说中的“新人”叙事
第一节 孙犁:被遗忘的“土改文学”作家
第二节 凤凰涅槃:孙犁
第三节 凤凰涅槃:人物
第四节 “翻身”与“翻心”
第四章 合作化小说中的现代农村想象
第一节 重回太行山
第二节 三里湾的现代规划
第三节 艰难的互助合作之路
第四节 问题小说
第五节 新颖的赵树理文学
第五章 合作化小说中的现代农民形象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个新事物
第二节 一场激烈的争论
第三节 并非多余的担心
第四节 被分成两半的农民
第五节 缺席的在场者
第六节 历史与阶级意识
第六章 合作化小说中的现代历史意识
第一节 从“三里湾”到“东山坞”
第二节 还是“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小农意识
第四节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第五节 抗争宿命之路
结语 并未完成的现代“故事”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说《暴风骤雨》的史实考释[J]. 张均. 文学评论. 2012(05)
[2]夜深沉[J]. 陈应松. 人民文学. 2010(04)
[3]《暴风骤雨》内外的“元茂屯”[J]. 张鹭. 中国新闻周刊. 2008(30)
[4]中国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1949—2006)[J]. 赵云旗.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3)
[5]农村的“发现”和“湮没”——20世纪中国文学视野中的农村[J]. 何吉贤.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4(02)
[6]制度创新与明清以来的农村经济发展[J]. 高寿仙. 读书. 1996(05)
[7]关于梁生宝形象[J]. 严家炎. 文学评论. 1963(03)
本文编号:3025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2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