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19:3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蕴含。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怎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带着这些疑问,本文试图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历史中去寻求答案。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分析,总结了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贡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延安时期我们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经验,以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借鉴意义。本文共分为八章。其中,导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和内涵。文章首先对人类精神现象和精神力量展开了分析,论述了精神家园的概念及特征,同时,分析了作为共有精神家园主体的中华民族从民族融合逐渐走向自觉认同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和内涵。第二章从总体上论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0.1. 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0.2.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0.3. 研究现状与既有成果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
1.1 精神家园的来龙去脉
1.1.1 精神现象的学理探讨
1.1.2 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1.1.3 精神家园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1.2 中华民族:从民族融合到自觉认同
1.2.1 古代的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1.2.2 “中华民族”观念的产生与广泛认同
1.2.3 抗日战争促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
1.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和内涵
1.3.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含义
1.3.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功能
1.3.3 几组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2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概况
2.1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1.1 近代以来民族精神家园面临的危机
2.1.2 国民党专制主义文化思潮泛滥
2.1.3 沦陷区奴化教育对精神家园的瓦解
2.2 中国共产党是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领导者
2.2.1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2.2.2 党成立后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2.2.3 延安时期党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领导
2.3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和特征
2.3.1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
2.3.2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点
2.4 延安时期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途径
2.4.1 领导人著作是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光辉指南
2.4.2 党的方针政策在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地位
2.4.3 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4.4 党报党刊在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的作用
2.4.5 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第3章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内核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
3.1.1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3.1.2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1.3 扩大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
3.2 延安时期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阐述
3.2.1 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论述
3.2.2 共产党员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3.2.3 把共产主义宣传与革命实践统一起来
3.2.4 延安精神:布尔什维克精神的生动展示
3.3 党对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关系的理论阐述
3.3.1 国民党三民主义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挑战
3.3.2 新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异同
3.3.3 新三民主义成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
第4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土壤和根基
4.1 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1.1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转变
4.1.2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4.1.3 文艺座谈会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
4.2 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文化同外国文化的关系
4.2.1 近代中国的中西文化论争: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
4.2.2 批判地吸收外国进步文化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2.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3 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民族文化的关系
4.3.1 民族文化是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基
4.3.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
4.3.3 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
4.4 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文化同人民大众的关系
4.4.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大众化的思想
4.4.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文化大众化的探索
4.4.3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大众化的贡献
第5章 爱国主义精神: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5.1 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及表现形态
5.1.1 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5.1.2 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形态
5.2 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升华
5.2.1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5.2.2 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辩证统一
5.3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5.3.1 以党员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5.3.2 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5.3.3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4 延安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彰显的时代价值
5.4.1 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大义气度
5.4.2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5.4.3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5.4.4 百折不挠、克服万难的民族自强信念
第6章 民主精神: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精华
6.1 民主成为引领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强音
6.1.1 时代精神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地位
6.1.2 五四以来民主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
6.2 中共的民主政治思想促进民族精神家园建设
6.2.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理论诠释
6.2.2 现代民主意识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培育
6.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与理想图景
6.3.1 民主宪政运动勃兴促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6.3.2 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民主精神的生动体现
6.3.3 民主联合政府: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政体目标
第7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
7.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7.1.1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7.1.2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7.1.3 动员全民族抗战,推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7.2 高举抗战、团结、进步旗帜维护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3 文化领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3.1 抗战初期文化救亡运动促进精神家园建设
7.3.2 重庆抗战文化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贡献
7.3.3 西南抗战文化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贡献
第8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8.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意义
8.1.1 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柱
8.1.2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
8.1.3 创造了中华民族新文化,培育了中共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
8.1.4 塑造了坚毅的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8.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当代启示
8.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归宿
8.2.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根本方向
8.2.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根本保障
8.2.4 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实现路径
8.2.5 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组织基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王可为. 求实. 2011(09)
[2]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J]. 胡为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J]. 郭建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05)
[4]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J]. 王东维,沙小亮.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
[5]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析[J]. 王海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8)
[6]延安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 张纯厚. 长白学刊. 2010(02)
[7]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其构建途径[J]. 韩振峰. 中州学刊. 2009(04)
[8]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J]. 庞立生,王艳华. 现代哲学. 2009(03)
[9]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J]. 尹世尤,沈其新.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11)
[10]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纪宝成. 教学与研究. 2008(04)
博士论文
[1]精神家园论[D]. 宫丽.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 朱琳.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 李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0
[4]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张正光.华东理工大学 2010
[5]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D]. 兰文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 陈方刘.中共中央党校 2008
[7]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 卢少求.首都师范大学 2008
[8]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D]. 孙建娥.湖南师范大学 2007
[9]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 朱西周.中共中央党校 2007
[10]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 胡孝红.武汉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及启示[D]. 韦宏伦.广西民族大学 2011
[2]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初探[D]. 夏红各.广西大学 2008
[3]延安时期中共政党文化探析[D]. 刘亚军.中南大学 2007
[4]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 黄延敏.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5750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0.1. 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0.2.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0.3. 研究现状与既有成果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
1.1 精神家园的来龙去脉
1.1.1 精神现象的学理探讨
1.1.2 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1.1.3 精神家园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1.2 中华民族:从民族融合到自觉认同
1.2.1 古代的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1.2.2 “中华民族”观念的产生与广泛认同
1.2.3 抗日战争促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
1.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和内涵
1.3.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含义
1.3.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功能
1.3.3 几组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2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概况
2.1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1.1 近代以来民族精神家园面临的危机
2.1.2 国民党专制主义文化思潮泛滥
2.1.3 沦陷区奴化教育对精神家园的瓦解
2.2 中国共产党是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领导者
2.2.1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2.2.2 党成立后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2.2.3 延安时期党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领导
2.3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和特征
2.3.1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
2.3.2 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点
2.4 延安时期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途径
2.4.1 领导人著作是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光辉指南
2.4.2 党的方针政策在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地位
2.4.3 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4.4 党报党刊在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的作用
2.4.5 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第3章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内核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
3.1.1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3.1.2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1.3 扩大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
3.2 延安时期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阐述
3.2.1 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论述
3.2.2 共产党员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3.2.3 把共产主义宣传与革命实践统一起来
3.2.4 延安精神:布尔什维克精神的生动展示
3.3 党对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关系的理论阐述
3.3.1 国民党三民主义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挑战
3.3.2 新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异同
3.3.3 新三民主义成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
第4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土壤和根基
4.1 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1.1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转变
4.1.2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4.1.3 文艺座谈会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
4.2 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文化同外国文化的关系
4.2.1 近代中国的中西文化论争: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
4.2.2 批判地吸收外国进步文化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2.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3 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民族文化的关系
4.3.1 民族文化是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基
4.3.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
4.3.3 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
4.4 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文化同人民大众的关系
4.4.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大众化的思想
4.4.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文化大众化的探索
4.4.3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大众化的贡献
第5章 爱国主义精神: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5.1 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及表现形态
5.1.1 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5.1.2 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形态
5.2 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升华
5.2.1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5.2.2 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辩证统一
5.3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5.3.1 以党员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5.3.2 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5.3.3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4 延安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彰显的时代价值
5.4.1 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大义气度
5.4.2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5.4.3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5.4.4 百折不挠、克服万难的民族自强信念
第6章 民主精神: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精华
6.1 民主成为引领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强音
6.1.1 时代精神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地位
6.1.2 五四以来民主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
6.2 中共的民主政治思想促进民族精神家园建设
6.2.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理论诠释
6.2.2 现代民主意识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培育
6.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与理想图景
6.3.1 民主宪政运动勃兴促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6.3.2 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民主精神的生动体现
6.3.3 民主联合政府: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政体目标
第7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安时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
7.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7.1.1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7.1.2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7.1.3 动员全民族抗战,推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7.2 高举抗战、团结、进步旗帜维护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3 文化领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3.1 抗战初期文化救亡运动促进精神家园建设
7.3.2 重庆抗战文化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贡献
7.3.3 西南抗战文化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贡献
第8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8.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意义
8.1.1 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柱
8.1.2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
8.1.3 创造了中华民族新文化,培育了中共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
8.1.4 塑造了坚毅的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8.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当代启示
8.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归宿
8.2.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根本方向
8.2.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根本保障
8.2.4 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实现路径
8.2.5 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组织基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王可为. 求实. 2011(09)
[2]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J]. 胡为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J]. 郭建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05)
[4]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J]. 王东维,沙小亮.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
[5]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析[J]. 王海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8)
[6]延安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 张纯厚. 长白学刊. 2010(02)
[7]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其构建途径[J]. 韩振峰. 中州学刊. 2009(04)
[8]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J]. 庞立生,王艳华. 现代哲学. 2009(03)
[9]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J]. 尹世尤,沈其新.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11)
[10]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纪宝成. 教学与研究. 2008(04)
博士论文
[1]精神家园论[D]. 宫丽.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 朱琳.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 李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0
[4]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张正光.华东理工大学 2010
[5]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D]. 兰文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 陈方刘.中共中央党校 2008
[7]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 卢少求.首都师范大学 2008
[8]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D]. 孙建娥.湖南师范大学 2007
[9]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 朱西周.中共中央党校 2007
[10]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 胡孝红.武汉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及启示[D]. 韦宏伦.广西民族大学 2011
[2]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初探[D]. 夏红各.广西大学 2008
[3]延安时期中共政党文化探析[D]. 刘亚军.中南大学 2007
[4]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 黄延敏.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5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6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