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污名化与族群关系研究 ——基于西安地区河南人群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1-04-14 02:46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人员流动给社会带来了与地域群体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对某些地域群体的污名化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和研究。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影响下,学术界研究最多的是对弱势群体的污名化,如农民工、艾滋病等群体的研究,还与国内创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导向有关系。在污名化研究中,对地域群体的污名化也颇受关注。世纪之交时期的对河南人的污名化问题也引来了众多关注和研究。在污名化研究中,学界对影响更大的族群之间污名化的研究却很少涉及。本论文试图以人类学的族群理论审视污名化现象,揭示污名化在族群关系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西安地区河南人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对“河南人”这一地域族群污名的化问题做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参照更早移民到关中的山东人群体的由污名化到融入的过程,探讨污名化对地域族群关系的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文化也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历史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等人的生存环境。各地人群体之间不存在人性的本质差别,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的差别多由对生存环境不同应对造成。论文的绪论中,首先探讨了污名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还梳理了国内外污名化...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 论文选题的缘起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污名化和族群研究综述
        (一) 污名化研究综述
        (二) 族群研究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用访谈资料和文本资料的效度
        (三) 研究理论
    四、研究思路与思考
    五、论文的论点
第1章 :河南人:想象的共同体
    1.1 “历史上的河南人”
        1.1.1 元代以前的河南省地域的群体迁徙
        1.1.2 元代以后河南省人口的迁徙和流动
    1.2 谁是河南人
        1.2.1 污名化之下的河南人
        1.2.2 与籍贯相关的地域:河南省地域的变化
        1.2.3 河南人身份的场景性
        1.2.4 西安的河南人
        1.2.5 实际生活情景下的河南人
        1.2.6 西安地区的河南人对西安的认同
    1.3 河南人的性格特点
        1.3.1 陕西籍作家笔下的河南人
        1.3.2 河南人的性格
    1.4 陕西人的性格:“冷娃”及其他
        1.4.1 陕西“冷娃”及“陕西十大怪”
        1.4.2 普遍的刻板印象
    本章小结
第2章 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从河南到西安
    2.1 极为猖獗的匪患及其影响
        2.1.1 河南猖獗的匪患
        2.1.2 河南匪患的影响
    2.2 河南的内战和外敌入侵
        2.2.1 军阀混战带来的苦难
        2.2.2 日军侵略带来的苦难
    2.3 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
        2.3.1 河南省的地理自然概况
        2.3.2 河南省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2.4 西安市概况
    2.5 民国时期河南人的逃难与迁移
        2.5.1 河南省难民大规模西入陕西
        2.5.2 逃难和战火下的闯关车
    2.6 豫陕两省的纠葛
        2.6.1 刘镇华对陕西的祸害
        2.6.2 半世纪的三门峡水库之争
        2.6.3 潼关“鬼门关”事件始末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域族群与对河南人污名化
    3.1 生活方面对河南人的污名化
        3.1.1 本地人的看法
        3.1.2 河南人对污名化的感受
    3.2 时代主题的变迁与污名化
        3.2.1 初来时的艰难与污名
        3.2.2 河南人在西安解放后的生存状况
        3.2.3 改革开放以后对河南人的污名化
    3.3 对河南人污名化的知觉
        3.3.1 一代河南人感知的污名化
        3.3.2 二代河南人的感受
        3.3.3 第三代河南人和后来的河南人的感受
        3.3.4 与河南省相邻的山东安徽人的看法
        3.3.5 只有母亲是河南人的感受
        3.3.6 本地人的看法
    3.4 “东头回回”与“西头回回”
        3.4.1 本地坊上回民的由来
        3.4.2 西安“东头回回”和客籍清真寺的由来
    本章小结
第4章 :污名化与族群边界
    4.1 河南人对陕西人的污名化
        4.1.1 文化的差异
        4.1.2 对陕西本地人的看法
    4.2 河南旅陕同乡会
        4.2.1 张钫的救济活动
        4.2.2 常香玉的救济活动
    4.3 语言、艺术、婚姻中的族群边界
        4.3.1 河南话、陕西话、普通话和戏曲
        4.3.2 政治斗争下的河南人老乡关系
        4.3.3 婚姻方面的界线
        4.3.4 饮食习惯的差异
        4.3.5 河南人的职业
    4.4 河南人族群边界的消解
        4.4.1 后来的河南人
        4.4.2 豫剧的生命轮回
    4.5 关中的“山东客”
        4.5.1 关中山东人的由来
        4.5.2 关中山东人的污名与融入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社会视域下媒介污名化探析[J]. 董小玉,胡杨.  当代传播. 2011(03)
[2]影响公民对污名对象态度的诸因素分析[J]. 胡荣,林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05)
[3]网络媒体与教师污名化现象解析[J]. 崔岐恩,张晓霞.  传媒观察. 2010(08)
[4]组织污名及其相关研究述评[J]. 石荣丽,吕政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1)
[5]不孕症女性污名现象产生原因、影响及对策思考[J]. 雷俊,李晖,朱姝娟,晏春丽.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04)
[6]大学生心理障碍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J]. 徐双清,邢钰圆,杨心德.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01)
[7]浅谈大众传媒中的“女博士”[J]. 樊慧.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4)
[8]从对杜文秀的污名谈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马强.  回族研究. 2010(01)
[9]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污名化”现象剖析[J]. 钟君,郑承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J]. 周大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硕士论文
[1]土客之间:陕西关中地区“山东庄子”人类学研究[D]. 张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地域歧视问题[D]. 勇群.大连理工大学 2008
[3]传播的建构与社会的“共谋”[D]. 庄世恒.兰州大学 2007
[4]地域歧视的话语、权力与真相[D]. 陈宁.吉林大学 2005
[5]大学生对一些典型社会污名的责任归因[D]. 周方莲.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36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36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4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