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人民日报》广告与社会变迁(1949-1959)

发布时间:2017-04-19 10:22

  本文关键词:《人民日报》广告与社会变迁(1949-195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民日报》以其新闻的权威性、影响力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其早期广告却鲜有研究。建国后前十年间是《人民日报》广告业务获得长足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大幅增加的重要时期。而更重要的是,将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广告种类、数量、版面等变化同现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大背景结合起来,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研究《人民日报》广告的发展,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以《人民日报》广告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949年至1959年作为研究时段。试通过《人民日报》广告的发展脉络及特色,运用抽样统计、分类比较、个案分析等方法,从而梳理出《人民日报》广告的发展轨迹以及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人民日报》广告的演变,通过抽样统计和分类比较,分析了1949年至1959年间《人民日报》广告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主要对《人民日报》商业广告作了分类研究,认为造成建国后前十年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出现两个明显的刊载波峰段在广告数量、类型、广告主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体制的变革,由市场与计划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在对待广告的认识方面存在“姓资”“姓社”的二元对立认识。而这二者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建国初期在对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方面存在根本性认识误区。第三章主要对建国后前十年间《人民日报》文化广告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概括,重点介绍了书刊广告、电影广告、招生广告,归纳了它们具有阶段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文化广告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构统一意识形态体系中的作用。第四章探讨的是《人民日报》社会类广告与共和国社会生活变迁之间的关系,重点对婚姻广告、鸣谢道歉声明作了分类研究,并分析了1951年以后一些社会类广告缘何在《人民日报》中逐渐消失。本章希望通过对《人民日报》社会广告的考察,尽可能的从细微处捕捉建国初期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以此厘清被“革命神圣化”和“意识形态化”所遮蔽的真实的社会变迁历程。
【关键词】:《人民日报》 广告 社会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8-9
  • (一) 研究缘起8
  • (二) 研究意义8-9
  • 二、学术史回顾9-13
  • (一) 关于早期党报广告史的研究9-11
  • (二) 关于《人民日报》的研究11-12
  • (三) 关于《人民日报》广告的研究12-13
  • 三、研究方法、思路、创新点与不足13-14
  • (一) 研究方法13
  • (二) 研究思路13-14
  • (三) 创新点、不足之处14
  • 四、相关概念界定14-16
  • (一)广告的定义(狭义、广义)14
  • (二)广告的分类(商业、文化、社会、政治广告)14-16
  • 第一章 《人民日报》广告概况16-30
  • 第一节 《人民日报》广告的变化17-26
  • 一、广告的数量与版面17-19
  • 二、广告形式与体例19-23
  • 三、广告类型及其特征23-26
  • 第二节 《人民日报》广告主和广告受众26-30
  • 一、《人民日报》的广告主26-28
  • 二、《人民日报》的广告受众28-30
  • 第二章 《人民日报》商业广告与经济变迁30-46
  • 第一节 《人民日报》商业广告的变化30-33
  • 第二节 《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变化的经济因素33-37
  •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33-35
  • 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35
  • 三、市场调节作用逐渐衰微35-36
  • 四、经济生活的政治化36-37
  • 第三节 《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变化的认识性因素37-46
  • 一、肯定阶段(1949——1950年)38-40
  • 二、排斥阶段(1951—1956年)40-41
  • 三、再肯定阶段(1956—1959年)41-46
  • 第三章 《人民日报》文化广告与马列主义的传播46-68
  • 第一节 《人民日报》文化广告总概46-55
  • 第二节 《人民日报》文化广告的分类55-68
  • 一、书刊广告55-61
  • 二、电影广告61-63
  • 三、招生广告63-68
  • 第四章 《人民日报》社会广告与社会生活变迁68-83
  • 第一节 《人民日报》社会广告的分类(1949—1950年)69-78
  • 一、婚姻广告69-72
  • 二、鸣谢悔过启事72-78
  • 第二节 《人民日报》社会广告的消失78-83
  • 一、《人民日报》向大党报转变78-80
  • 二、社会生活的泛政治化80-83
  • 结语83-85
  • 参考文献85-88
  • 致谢88-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秘密社会与社会变迁(三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王霞蔚;;“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陈红民;;“以人为本”书写行业史的新成果——《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评介[J];民国档案;2008年03期

4 ;西藏60年社会变迁之回眸[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5 戴迎华;汤丽丽;;社会变迁视野下我国农村宗教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周忠惠;;浅谈社会变迁对民俗生存空间消极影响[J];金田(励志);2012年07期

7 郭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怒族社区的社会变迁[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弓丽娜;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9 周颂伦;有关战后日本社会变迁的几个问题[J];日本学论坛;2001年01期

10 胡军文;金鑫;;英法社会变迁的路径比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汤志祥;;过往二十年社会变迁对词语的催生与筛选[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3 宋宁而;;社会变迁:日本漂海民群体的研究视角[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4 潘洵;杨光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农村的社会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程德;;近三十年来国外关于明代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状况[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6 周晓虹;;社会变迁及其对中国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挑战[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洪佳期;;近代上海的社会变迁与法律多元化[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8 郗志群;;简论近代北京城市建设和社会变迁[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李书亮;;搏击社会变迁之潮的季方[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卞利;;祁门六都村的社会变迁与宗族管理简论[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航;国家“治理”:面向社会变迁的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彭南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N];光明日报;2000年

3 刘巾(新疆人民出版社编辑);社会变迁转型中的文化转型[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4 武汉大学 周荣;垸:明清两湖平原社会变迁的核心要素[N];光明日报;2013年

5 通讯员 任卫华 张志新 记者 霍晓丽;30年村务档案记录社会变迁[N];河北日报;2008年

6 沈渭滨;把握社会变迁与财政演变的双向互动[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沈杰;社会变迁下不容忽视的心理震荡[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周东飞;读懂逆天工资单背后的社会变迁[N];长春日报;2013年

9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社会学所 沈杰;心理问题与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先耀;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徐新;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力实践[D];上海大学;2005年

3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杰;二战后西方社会变迁与政党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连莉娟;交往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旭;民族符号传播与文化转型[D];南京大学;2014年

4 朱进;《人民日报》广告与社会变迁(1949-1959)[D];安徽大学;2016年

5 孟庆梓;改革开放后海外新移民与农村社会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冬冬;1982年宪法及修改与中国的社会变迁[D];郑州大学;2010年

7 曾桂林;清末民初的慈善事业与社会变迁(1895-1928)[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秦文鹏;角色困惑,矿区社会变迁过程中社区所面临的制度困境[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学良;转型期农村社会变迁中市场化的功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人民日报》广告与社会变迁(1949-195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6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