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研究 ——基于对两个账号2017年涉华微博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5 01:37
  Web2.0时代,微博凭借其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正越来越深地介入公众生活和公共事务。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研究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对于指导中国对外传播以及对美外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账号——“@美国驻华大使馆”和“@realDonaldTrump”2017年的264条涉华微博进行框架分析和批判性话语分析,总结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特征。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内容多来源于本国,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主题多元,涵盖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形式丰富多样,擅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传播过程中,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基本中立,负面倾向微博多涉及朝核问题和政府官员;而微博中出现的“第三方”国家多与美国国家利益相关。美国政府还使用了所指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强化策略等话语策略,在看似中立的微博中隐藏了美国的意识形态,而这与中美关系、美国国内政党斗争等因素密切相关。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两个主要账号“@美国驻华大使馆”和“@real DonaldTrump”各具特点,二者共同作用,在提升美国国际话语权、分占...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微博的研究
        二、关于美国微博外交、Twitter外交的研究
        三、关于“微传播”的研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辨析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框架理论
        二、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
    第五节 研究方法、思路、新意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新意与不足
第二章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生产机制
    第一节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2006年-2009年
        二、兴起:2009年-2011年
        三、发展:2011年至今
    第二节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生产主体
        一、联邦政府
        二、下属政府机构
        三、美国政要
    第三节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内容选择
    第一节 微博来源:本土化
    第二节 消息来源:权威化
    第三节 微博主题:多样化
第四章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内容构建
    第一节 微博数量:波动明显,事件营销
    第二节 微博形式:图片为主,活泼多样
    第三节 微博倾向性:基本中立
        一、微博倾向基本中立两大账号各具特点
        二、负面微博多涉及朝鲜问题和政府官员
    第四节 第三方国家出现频率:美国国家利益使然
第五章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第一节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话语策略
        一、所指策略
        二、谓语指示策略
        三、辩论策略
        四、强化(弱化)策略
    第二节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中美关系
        二、内部因素:美国国内政党斗争
        三、其他因素:特朗普个人性格特征
第六章 美国政府涉华“微传播”的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宏观层面:影响中国国际话语权
        一、加强了美国对华议程设置力
        二、提升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对华传播力
    第二节 中观层面:分占中国用户市场
        一、迎合受众需求
        二、调动受众情绪
    第三节 微观层面:导致“衍生效应”
        一、评论对象范围“被”扩大
        二、友好互动加深反向认知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类
    外文类
附录
    附录1: “@美国驻华大使馆”2017年涉华微博编码表
    附录2: “@realDonaldTrump”2017年涉华Twitter编码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运营看其对华公共外交[J]. 刘娟,王寅.  国际传播. 2017(05)
[2]朋友还是对手:媒介与中美民众的相互审视[J]. Lars Willnat,唐硕,张洪忠.  新闻大学. 2016(06)
[3]公共事件中的双微信息传播失真及防范对策[J]. 苏云,张庆来.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5)
[4]微博“大V”舆情新态势与治理策略[J]. 靖鸣,单学刚,朱燕丹,潘宇峰.  新闻与写作. 2015(12)
[5]网络舆情管控之微博、微信力量研究[J]. 苏鹏冲,邢佳帅,楼叶.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5(16)
[6]基于案例分析的国外在华“微传播”政府应对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 林青,杨腾飞.  情报杂志. 2014(12)
[7]各国政府、媒体、企业的重要互联网传播策略 国际机构在华微博话语权现状研究[J]. 钟新,黄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24)
[8]韩国对华“新公共外交”框架[J]. 赵鸿燕,侯玉琨.  国际新闻界. 2014(10)
[9]国际话语权视阈下的中国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提升研究[J]. 陈正良,高辉,薛秀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微传播:正在兴起的主流传播——微传播的现状、特征及意义[J]. 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  新闻与写作. 2014(09)

博士论文
[1]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研究[D]. 王海腾.中共中央党校 2014
[2]两岸报纸科学新闻报导框架与新闻生产研究[D]. 郭咏萱.上海交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微博外交——驻华大使馆微博影响力研究[D]. 刘开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5
[2]大使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分析[D]. 杨磊.外交学院 2015
[3]论奥巴马政府的新媒体外交[D]. 吴明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012
[4]新媒体时代的美国公共外交—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外交[D]. 王伟.外交学院 2012
[5]试析奥巴马政府新媒体公共外交[D]. 蒋涛.外交学院 2012
[6]当代中国网络外交浅析[D]. 熊苗.外交学院 2012
[7]“9/11”后美国对中东地区公共外交研究[D]. 朱丽丽.外交学院 2012
[8]新媒体环境下的美国公共外交[D]. 徐佳.外交学院 2012
[9]微博外交—驻华外国使领馆网络公众外交研究[D]. 应健.复旦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86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86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b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