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动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2 06:38
社会动员是动员主体对社会群体思想观念施加影响并采取集体行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和政治现象,在集体行动过程中,社会动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动员的构成要素包括动员主体、动员对象、动员目标、动员手段、动员载体,这些要素的互相作用决定了社会动员的效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动员群众,善于运用群众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策主张。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动员史,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动员依然是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效弥补了官僚体制的不足,不仅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参与的有力办法,也是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风险和社会困境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社会动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给社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表现为过度动员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容易成为颠覆国家政权的工具、破坏正常的官僚治理体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建立了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形成了以“强国家——弱社会”为特征的总体性社会,国家权力无限扩张,渗入到社会生活...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既有研究的主要视角
(二)既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社会动员
四、主要理论工具
(一)社会转型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集体行动理论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社会动员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社会动员的构成要素
一、动员主体
二、动员对象
三、动员目标
四、动员手段
五、动员载体
第二节 社会动员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功能
一、经济功能:整合资源配置
二、政治功能:提升国家能力
三、社会功能:促进社会整合
四、文化功能:凝聚社会共识
第三节 社会动员在国家治理中的运作风险
一、过度动员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容易成为攻击国家政权的工具
三、破坏正常的官僚治理体系
第二章 传统管制模式下的社会动员
第一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形成逻辑
一、现实需要:现代化建设需要凝聚国家力量
二、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动员思维的一脉相承
三、组织基础:国家对社会的高度控制
第二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主要手段
一、通过政治权力和行政命令进行社会动员
二、通过政党权威和政治领袖进行社会动员
三、通过大规模群众运动来进行社会动员
四、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社会动员
五、通过典型示范来进行社会动员
第三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积极作用
一、巩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执政地位
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热情
第四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偏差
一、过度强调精神的力量,忽略了客观规律
二、过度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
三、过度强调群众运动,破坏了社会民主法治
第三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动员的转型
第一节 动员主体:从一元性向多元性转变
一、国家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力减弱
二、国家直接控制的社会资源减少
三、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动员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动员对象: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转变
一、社会结构持续分化
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
三、公民权利意识觉醒
第三节 动员目标:从国家利益向大众利益转变
一、思想政治领域的动员明显减少
二、社会动员服务于经济发展
三、动员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日趋明显
四、社会动员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节 动员方式:从强制性向诱致性转型
一、通过利益引导来进行社会动员
二、减少使用群众运动的动员手段
三、在法治规则下进行动员
四、依靠现代传媒进行动员
五、通过情感激发进行动员
第四章 当前我国社会动员能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社会动员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动员对象的利益获得
二、动员对象的参与成本
三、动员对象情感的激发
四、动员对象的整体化程度
五、动员主体的权威和信誉
六、动员主体自身的能力素质
第二节 当前中国依然拥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一、动员主体:国家力量依然强大
二、利益导向: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三、动员媒介:坚持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
四、动员对象:强调整体化的社会
第三节 当前中国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动员主体的权威下降
二、基层社会动员能力不足
三、网络社会动员乱象丛生
四、社会逆动员问题凸显
第五章 构建现代化社会动员机制的路径思考
第一节 加强社会动员主体能力建设
一、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
二、提高基层政权的社会动员能力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动员作用
第二节 规范社会动员手段
一、坚持适度动员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动员必须在法治规则下运行
三、将利益诱导作为社会动员的主要手段
四、保障公民独立自由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高度重视网络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及时掌握主导权
二、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三、积极培育网络意见领袖
结语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社会动员依然在国家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动员进行了嬗变和转型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规范社会动员手段
二、可能的拓展研究
(一)社会动员过程中的群体心理和行为分析
(二)基层政权社会动员研究
(三)网络社会动员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少奇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方法策略及历史贡献——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J]. 谢卓芝.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06)
[2]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动员转型研究[J]. 贺治方. 湖湘论坛. 2018(05)
[3]毛泽东早期工人运动思想论析[J]. 李泽民.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陆雷,崔红志. 中国发展观察. 2018(11)
[5]马克思恩格斯核心价值观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曹健华,贺治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6]社会动员中的网络情绪表达——基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网络情绪及动机探析[J]. 周莉,魏冰,杨宇轲. 东南传播. 2018(03)
[7]社交网络下社会动员的产生、机制和作用[J]. 夏金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03)
[8]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社会动员与社会参与——以湘赣、湘鄂赣、湘鄂川黔根据地为例[J]. 黄琴. 求索. 2017(12)
[9]中国城市单位制度解体的表征、逻辑与过程[J]. 刘天宝,柴彦威. 学习与探索. 2017(11)
[10]新媒体下的社群组织类型、社会动员及舆论引导——以山东于欢刺死辱母者案为例[J]. 张传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8)
博士论文
[1]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 孙静.中共中央党校 2017
[2]中国转型期的国家动员研究[D]. 彭红波.中共中央党校 2013
[3]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 陈华.中共中央党校 2011
[4]社会动员论[D]. 甘泉.武汉大学 2010
[5]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 韩承鹏.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网络粉丝社群社会动员研究[D]. 赵瑞楠.兰州大学 2018
[2]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 马若熙.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研究[D]. 曹利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7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有效性分析[D]. 郑时雨.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武汉市“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 张伟娟.华中科技大学 2015
[6]新媒体的社会动员与组织:结构、机会与框架[D]. 陈舒一.西北大学 2014
[7]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标语口号宣传研究[D]. 何艳明.暨南大学 2014
[8]“大跃进”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研究[D]. 许东雪.曲阜师范大学 2012
[9]网络动员:社会动员的一种新形式[D]. 晏荣.中共中央党校 2009
[10]论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D]. 薛启飞.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1172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既有研究的主要视角
(二)既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社会动员
四、主要理论工具
(一)社会转型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集体行动理论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社会动员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社会动员的构成要素
一、动员主体
二、动员对象
三、动员目标
四、动员手段
五、动员载体
第二节 社会动员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功能
一、经济功能:整合资源配置
二、政治功能:提升国家能力
三、社会功能:促进社会整合
四、文化功能:凝聚社会共识
第三节 社会动员在国家治理中的运作风险
一、过度动员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容易成为攻击国家政权的工具
三、破坏正常的官僚治理体系
第二章 传统管制模式下的社会动员
第一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形成逻辑
一、现实需要:现代化建设需要凝聚国家力量
二、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动员思维的一脉相承
三、组织基础:国家对社会的高度控制
第二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主要手段
一、通过政治权力和行政命令进行社会动员
二、通过政党权威和政治领袖进行社会动员
三、通过大规模群众运动来进行社会动员
四、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社会动员
五、通过典型示范来进行社会动员
第三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积极作用
一、巩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执政地位
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热情
第四节 传统管制模式下社会动员的偏差
一、过度强调精神的力量,忽略了客观规律
二、过度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
三、过度强调群众运动,破坏了社会民主法治
第三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动员的转型
第一节 动员主体:从一元性向多元性转变
一、国家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力减弱
二、国家直接控制的社会资源减少
三、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动员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动员对象: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转变
一、社会结构持续分化
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
三、公民权利意识觉醒
第三节 动员目标:从国家利益向大众利益转变
一、思想政治领域的动员明显减少
二、社会动员服务于经济发展
三、动员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日趋明显
四、社会动员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节 动员方式:从强制性向诱致性转型
一、通过利益引导来进行社会动员
二、减少使用群众运动的动员手段
三、在法治规则下进行动员
四、依靠现代传媒进行动员
五、通过情感激发进行动员
第四章 当前我国社会动员能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社会动员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动员对象的利益获得
二、动员对象的参与成本
三、动员对象情感的激发
四、动员对象的整体化程度
五、动员主体的权威和信誉
六、动员主体自身的能力素质
第二节 当前中国依然拥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一、动员主体:国家力量依然强大
二、利益导向: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三、动员媒介:坚持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
四、动员对象:强调整体化的社会
第三节 当前中国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动员主体的权威下降
二、基层社会动员能力不足
三、网络社会动员乱象丛生
四、社会逆动员问题凸显
第五章 构建现代化社会动员机制的路径思考
第一节 加强社会动员主体能力建设
一、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
二、提高基层政权的社会动员能力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动员作用
第二节 规范社会动员手段
一、坚持适度动员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动员必须在法治规则下运行
三、将利益诱导作为社会动员的主要手段
四、保障公民独立自由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高度重视网络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及时掌握主导权
二、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三、积极培育网络意见领袖
结语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社会动员依然在国家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动员进行了嬗变和转型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规范社会动员手段
二、可能的拓展研究
(一)社会动员过程中的群体心理和行为分析
(二)基层政权社会动员研究
(三)网络社会动员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少奇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方法策略及历史贡献——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J]. 谢卓芝.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06)
[2]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动员转型研究[J]. 贺治方. 湖湘论坛. 2018(05)
[3]毛泽东早期工人运动思想论析[J]. 李泽民.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陆雷,崔红志. 中国发展观察. 2018(11)
[5]马克思恩格斯核心价值观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曹健华,贺治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6]社会动员中的网络情绪表达——基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网络情绪及动机探析[J]. 周莉,魏冰,杨宇轲. 东南传播. 2018(03)
[7]社交网络下社会动员的产生、机制和作用[J]. 夏金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03)
[8]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社会动员与社会参与——以湘赣、湘鄂赣、湘鄂川黔根据地为例[J]. 黄琴. 求索. 2017(12)
[9]中国城市单位制度解体的表征、逻辑与过程[J]. 刘天宝,柴彦威. 学习与探索. 2017(11)
[10]新媒体下的社群组织类型、社会动员及舆论引导——以山东于欢刺死辱母者案为例[J]. 张传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8)
博士论文
[1]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 孙静.中共中央党校 2017
[2]中国转型期的国家动员研究[D]. 彭红波.中共中央党校 2013
[3]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 陈华.中共中央党校 2011
[4]社会动员论[D]. 甘泉.武汉大学 2010
[5]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 韩承鹏.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网络粉丝社群社会动员研究[D]. 赵瑞楠.兰州大学 2018
[2]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 马若熙.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研究[D]. 曹利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7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有效性分析[D]. 郑时雨.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武汉市“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 张伟娟.华中科技大学 2015
[6]新媒体的社会动员与组织:结构、机会与框架[D]. 陈舒一.西北大学 2014
[7]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标语口号宣传研究[D]. 何艳明.暨南大学 2014
[8]“大跃进”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研究[D]. 许东雪.曲阜师范大学 2012
[9]网络动员:社会动员的一种新形式[D]. 晏荣.中共中央党校 2009
[10]论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D]. 薛启飞.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0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