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00:46
列宁“灌输论”认为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意识形态不能自发产生于灌输客体,需要灌输主体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启发灌输客体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列宁“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关乎着我党的前途命运,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着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们群众,使之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然是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任务。所以,意识形态的灌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1]这对列宁“灌输论”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分析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现实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全文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分析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界定了列宁“灌输论”的概念,梳理了列宁“灌输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三部分:阐述了列宁“灌输论”...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列宁“灌输论”的形成背景及理论渊源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灌输
2.1.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2.1.3 列宁“灌输论”
2.2 列宁“灌输论”的形成背景
2.2.1 新旧帝国主义矛盾尖锐
2.2.2 社会民主工党遭遇危机
2.3 列宁“灌输论”的理论渊源
2.3.1 理论萌芽:马克思、恩格斯
2.3.2 初步形成:考茨基
2.3.3 系统论述:列宁
3 列宁“灌输论”的科学内涵
3.1 列宁“灌输论”的基本内容
3.1.1 灌输的必要性
3.1.2 灌输的主体
3.1.3 灌输的客体
3.1.4 灌输的方法
3.2 列宁“灌输论”的基本特征
3.2.1 科学性
3.2.2 革命性
3.2.3 群众性
4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现实境遇
4.1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面临的机遇
4.1.1 增加了灌输的效果
4.1.2 提高了灌输的效率
4.2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面临的挑战
4.2.1 灌输理论的合理性遭到质疑
4.2.2 灌输主体的知识权威遭到挑战
4.2.3 灌输客体的马克思主义需求意识遭到弱化
4.2.4 灌输环境的复杂性增强
5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实现路径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引领
5.1.1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网站
5.1.2 健全网络利益表达渠道
5.2 正确把握灌输主客体的角色定位
5.2.1 增强灌输主体的主导地位
5.2.2 尊重灌输客体的主体地位
5.3 提高互联网信息的管理与网络法制建设
5.3.1 做好网络信息把关工作
5.3.2 健全网络法制化
6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现实价值
6.1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6.1.1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6.1.2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6.2 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6.2.1 巩固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
6.2.2 永葆党的纯洁性
6.3 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6.3.1 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6.3.2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适时调整
6.3.3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232031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列宁“灌输论”的形成背景及理论渊源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灌输
2.1.2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2.1.3 列宁“灌输论”
2.2 列宁“灌输论”的形成背景
2.2.1 新旧帝国主义矛盾尖锐
2.2.2 社会民主工党遭遇危机
2.3 列宁“灌输论”的理论渊源
2.3.1 理论萌芽:马克思、恩格斯
2.3.2 初步形成:考茨基
2.3.3 系统论述:列宁
3 列宁“灌输论”的科学内涵
3.1 列宁“灌输论”的基本内容
3.1.1 灌输的必要性
3.1.2 灌输的主体
3.1.3 灌输的客体
3.1.4 灌输的方法
3.2 列宁“灌输论”的基本特征
3.2.1 科学性
3.2.2 革命性
3.2.3 群众性
4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现实境遇
4.1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面临的机遇
4.1.1 增加了灌输的效果
4.1.2 提高了灌输的效率
4.2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面临的挑战
4.2.1 灌输理论的合理性遭到质疑
4.2.2 灌输主体的知识权威遭到挑战
4.2.3 灌输客体的马克思主义需求意识遭到弱化
4.2.4 灌输环境的复杂性增强
5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实现路径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引领
5.1.1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网站
5.1.2 健全网络利益表达渠道
5.2 正确把握灌输主客体的角色定位
5.2.1 增强灌输主体的主导地位
5.2.2 尊重灌输客体的主体地位
5.3 提高互联网信息的管理与网络法制建设
5.3.1 做好网络信息把关工作
5.3.2 健全网络法制化
6 互联网时代列宁“灌输论”的现实价值
6.1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6.1.1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6.1.2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6.2 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6.2.1 巩固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
6.2.2 永葆党的纯洁性
6.3 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6.3.1 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6.3.2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适时调整
6.3.3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232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3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