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往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对南疆维汉民族交往的民族学考察
发布时间:2021-06-17 15:06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与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民族地区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存在方式的改变造成的民族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存在的显著标志,而且以民族认同、民族意识、民族情感等为主要核心的民族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心理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着民族间的交往与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因此,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与民族社会的稳定带来的影响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即以在南疆等地的田野调查为例,从民族心理的视角对维汉民族的交往心理,以及影响其深入交往的民族心理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维汉民族关系的相关思考。本文共计七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加以说明,并对近年来维汉民族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第二章主要从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构成等角度对维汉民族交往的历史文化空间进行了概述,并从政治、经济、语言的角度介绍了维汉民族交往的现实基础。第三章主要结合相关文献,对维汉民族交往的态度进行了量表测量与非量表观测,以及对其形成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从定量与与定性的方法,对维汉民族交往心理的结构进行...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5-1新疆维汉民族受教育程度对比图
图5-2南疆H地州人口受教育程度图
图2-2新疆民族分布图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口援疆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协调机制[J]. 孙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2]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信教者阶层心理状态分析[J]. 胡欣霞. 新疆社科论坛. 2011(03)
[3]西北少数民族交往心态的特色研究[J]. 陆喜元,成正兴. 民族论坛. 2010(12)
[4]论族际个体互动视角下维汉关系走向及其深层影响因素[J]. 陈怀川,张素绮.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6)
[5]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 杨宝琰,万明钢. 世界民族. 2010(04)
[6]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初探[J]. 王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7]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从新疆少数民族民考民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现象谈起[J]. 周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8]经济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预警调控研究[J]. 张劲松. 广西民族研究. 2010(02)
[9]“民族-宗教问题”:概念、类型和实质[J]. 廖杨. 世界民族. 2010(03)
[10]浅析民族认同和民族偏见的关系[J]. 王莉. 社科纵横. 2010(06)
博士论文
[1]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D]. 常开霞.中央民族大学 2009
[2]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 廖冬梅.新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和田、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现状研究[D]. 王胜.新疆师范大学 2008
[2]新疆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 曹菁轶.西北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5424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5-1新疆维汉民族受教育程度对比图
图5-2南疆H地州人口受教育程度图
图2-2新疆民族分布图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口援疆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协调机制[J]. 孙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2]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信教者阶层心理状态分析[J]. 胡欣霞. 新疆社科论坛. 2011(03)
[3]西北少数民族交往心态的特色研究[J]. 陆喜元,成正兴. 民族论坛. 2010(12)
[4]论族际个体互动视角下维汉关系走向及其深层影响因素[J]. 陈怀川,张素绮.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6)
[5]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 杨宝琰,万明钢. 世界民族. 2010(04)
[6]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初探[J]. 王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7]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从新疆少数民族民考民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现象谈起[J]. 周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8]经济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预警调控研究[J]. 张劲松. 广西民族研究. 2010(02)
[9]“民族-宗教问题”:概念、类型和实质[J]. 廖杨. 世界民族. 2010(03)
[10]浅析民族认同和民族偏见的关系[J]. 王莉. 社科纵横. 2010(06)
博士论文
[1]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D]. 常开霞.中央民族大学 2009
[2]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 廖冬梅.新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和田、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现状研究[D]. 王胜.新疆师范大学 2008
[2]新疆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 曹菁轶.西北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5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3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