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论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认同”建构

发布时间:2021-06-21 11:32
  本文用新世纪中国电影作为解读文本,以此来考察当代中国对“认同”这一命题的想象与建构。具体过程则通过“显在”和“隐在”文本两个层面,或者说影像之内和影像之外两个层面来进行。显在层面,指的是直接诉诸于影像的、可听可视的层面,象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处理、镜头语言的应用等,通过解读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意图或主张,它表现出怎样的认同心理。而对于电影文本的隐在层面的解读,则是更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意义上,不做孤立的文本分析,而是从影片中的认同命题出发,结合着其产生的时代语境,用更开放和敏感的触角深入时代中,共同考查制约、影响了这部电影生成、传播的各方面因素。本文的论证结构,将从自我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四个依次展开的层面来建立。以个人对自我身份、主体性的寻找和定位为基础,从个人的精神状态辐射出去,形成线和面,将群体生存状态、生活的地域空间、当代中国不同体系的文化生态、国族的历史、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等更为宏阔的论题包含进去,以望形成一种多维度的视野,更有效地建立起自己对考察对象的论证。第一章为“自我认同:重建的努力和路径”,考察当下社会在人们普遍面临自我认同危机的情形下,中国电影中表现出对...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自我认同:重建的努力和路径
    第一节、突破内心的魔障
    第二节、寻找平凡生活的动力
    第三节、发展“理想自我”的希望
    第四节、建立精神的优势
第二章 社会认同:更替与重构
    第一节、地域:城乡之间的滑动
    第二节、阶层:在社会的转型中分化
    第三节、女性:影像内外的主体差异
第三章 文化认同:重叠交错中的时代选择
    第一节、“传统文化”的迂回上扬
    第二节“革命文化”的时代性衰落
    第三节、“消费文化”对“新时期文化”的攻占
第四章 国家认同:个人、国家与世界
    第一节、个人与国家间的纠结和融合
    第二节、国家合法性的强力表达
    第三节、今天的中国与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仰”的修辞与革命传奇剧的“美学脱身术”——兼及“后《潜伏》时代”的谍战剧观察[J]. 徐刚.  艺术广角. 2011(05)
[2]《最爱》:异托邦与魔术时代[J]. 唐宏峰.  电影艺术. 2011(04)
[3]《钢的琴》四人谈[J]. 张猛,皇甫宜川,石川,蒲剑.  当代电影. 2011(06)
[4]葛优的文化功能与《让子弹飞》的现实想象[J]. 张慧瑜.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2)
[5]子弹飞向何方[J]. 张颐武.  电影艺术. 2011(02)
[6]工人生活、历史转折与新的可能性——简评《钢的琴》[J]. 李云雷.  电影艺术. 2011(02)
[7]2010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J]. 刘汉文.  当代电影. 2011(03)
[8]我国电影消费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 陈乐一,路宁涛,曾阿梅,李玉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0(06)
[9]国家认同: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的新焦点[J]. 王成兵.  学术论坛. 2010(12)
[10]火车与现代性 写在2010中国实现铁路全国覆盖之前[J]. 唐凌洁.  上海文化. 2010(05)

博士论文
[1]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D]. 杨玲.首都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0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40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