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7-09 12:46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智力源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列宁教育思想,探析其产生的理论渊源、社会背景与发展历程,究明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挖掘并呈现其当代价值,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使然和实践使然,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历史使然和逻辑使然。本文首先对列宁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社会背景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指出它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苏维埃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时间维度和思想演进的历程看,其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893年至十月革命是列宁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十月革命到1921年是列宁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1921年至1924年是列宁教育思想的成熟发展阶段。其次,从列宁教育思想的性质、教育对象、教育实现路径、教育目的等方面对列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在教育性质问题上,列宁强调教育要联系政治,要为无产阶级服务,要体现教育的人民性;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列宁重视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教育和法...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重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四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三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列宁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第一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继承
一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 在教育平等性问题上对民粹主义空想的批判
第二节 列宁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推翻沙俄的反动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
三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第三节 列宁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 列宁早期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 列宁中期教育思想的形成
三 列宁晚期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列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第一节 在教育的性质问题上
一 教育要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二 “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
三 教育的人民性
第二节 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
一 对青年的教育
二 对农民的教育
三 对干部的教育
四 对其他受教育对象的教育
第三节 在教育的实现路径问题上
一 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
二 全面开展社会教育
第四节 在教育的目的性问题上
一 培养共产主义一代新人
二 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节 在提高教师地位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上
一 提高教师的地位:“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二 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六节 列宁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二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三 开放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第三章 列宁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第二节 列宁教育思想有助于发挥青年的主体性
第三节 列宁教育思想有助于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第四节 列宁教育思想有助于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第五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六节 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宁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述论[J]. 谷少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04)
[2]由“灌输论”转向“说服论”——论列宁思想教育思想的变化[J]. 李德栓.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01)
[3]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重温《青年团的任务》有感[J]. 赵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灌输理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吴远,吴日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9)
[5]十月革命后列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评价[J]. 牛广华.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4)
[6]列宁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若干原则思想[J]. 宋小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7]经济与教育的一体化发展——重温列宁关于教育经济思想的启示[J]. 郑英隆.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4)
[8]浅谈列宁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J]. 彭波. 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1)
[9]列宁与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贺瑞,王渤.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10]邓小平列宁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郭大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本文编号:3273777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重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四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三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列宁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第一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继承
一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 在教育平等性问题上对民粹主义空想的批判
第二节 列宁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推翻沙俄的反动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
三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第三节 列宁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 列宁早期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 列宁中期教育思想的形成
三 列宁晚期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列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第一节 在教育的性质问题上
一 教育要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二 “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
三 教育的人民性
第二节 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
一 对青年的教育
二 对农民的教育
三 对干部的教育
四 对其他受教育对象的教育
第三节 在教育的实现路径问题上
一 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
二 全面开展社会教育
第四节 在教育的目的性问题上
一 培养共产主义一代新人
二 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节 在提高教师地位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上
一 提高教师的地位:“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二 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六节 列宁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二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三 开放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第三章 列宁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第二节 列宁教育思想有助于发挥青年的主体性
第三节 列宁教育思想有助于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第四节 列宁教育思想有助于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第五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六节 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宁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述论[J]. 谷少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04)
[2]由“灌输论”转向“说服论”——论列宁思想教育思想的变化[J]. 李德栓.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01)
[3]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重温《青年团的任务》有感[J]. 赵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灌输理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吴远,吴日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9)
[5]十月革命后列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评价[J]. 牛广华.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4)
[6]列宁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若干原则思想[J]. 宋小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7]经济与教育的一体化发展——重温列宁关于教育经济思想的启示[J]. 郑英隆.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4)
[8]浅谈列宁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J]. 彭波. 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1)
[9]列宁与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贺瑞,王渤.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10]邓小平列宁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郭大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本文编号:3273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7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