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苗疆”边缘地带苗族族群性的维系与流变 ——重庆秀山半沟村苗族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0:56
  族群性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并包含在族群文化中的将自身视为或被他人视为某一群体组成部分的特征。族群性具有原生或天赋品性,但族群认同却可以由历史经验模塑,因而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具有相对稳定和可变的特点。本文采用民族志方法,考察了苗疆边缘的一个苗族村(重庆秀山半沟村),从族群记忆、地缘和血缘、通婚圈、苗语使用、传统文化和象征符号、国家意识与族群心理等六个方面,对其族群性进行了剖析。通过对这个苗族村寨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苗族族群性的维系有其内在的机制和纽带,也因住地迁徙、政治经济环境变迁,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族群自身的发展变化而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改变其具体内容和社会功能。在族群记忆层面上。半沟苗族的族群记忆内容包括族群来源(族群神话、祖居地印象、迁徙历程)、历史遭遇(英雄记忆、族群偏见和歧视、)苦难记忆(阶级压迫和剥削、族群间的不平等)等方面。这些历史记忆中,对祖居地的美好向往、对族群英雄的由衷夸赞,给半沟苗族带来愉悦,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族群自豪感。但这些远远不是半沟苗族历史记忆的主题。充斥在半沟苗民头脑中更多的是带着耻辱和血泪的记忆,是关于困难深重的“过去”所拥有的痛彻心扉的感受,隐藏...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2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苗疆”边缘地带苗族族群性的维系与流变 ——重庆秀山半沟村苗族的个案研究


现代行政区划中的半沟村

半沟,褶皱山,川东南,武陵山


图 1.1:半沟村的入口秀山县境地处川东南整个褶皱山区的盆周山地外缘一侧,也是武陵山脉中地域的一部分。地理特点是西南高东北低,山脉由西南向东南依次平行排列,向东南倾斜,中部有广阔的坝子地形;河流也多是西南—东北流向。境内著名流梅江,是酉水河的一条支流,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县城纵观全县,穿行于梅江石耶等地,在东北部的石堤汇入酉水。秀山地如其名,境内秀美山峰层峦叠嶂既有巍峨耸峙的高山奇峰,又有绵延不绝的低矮丘陵。很多高山顶上虽四面如崖,但顶部豁然开朗,形如罩在山峰上的“盖子”,当地人取名为“山盖”。纵的河流穿行于山峰丘陵之间,又形成坝子、峡谷和“三沟两叉”的槽地等地形半沟村所在的梅江镇便位于梅江上游流经的梅江坝子上,这也是武陵山区较为见的面积宽广的山间坝子。半沟村位于梅江坝子的东南边缘,东部横亘的总岭—泡木山一列,是秀山东南部与贵州松桃东北部的分界线。泡木山周围纵横着大小小的山峰丘陵,半沟村便是三面都被这些大小山峰环绕的幽静安逸的小山它属于典型的山区,尤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大都在 600 米左右,可以形象地形半沟村的大致地形为中低山包围的“槽地”。山不是很大,山顶也有“山盖”地

地形图,半沟,村落,地形图


班去县城的班车,从梅江集镇回到半沟村的三轮摩托车也在这条公路和去半的机耕路交叉的地方下客,只需走过大概 100 米左右的距离,穿过一座横跨经民族村溪流的石板桥,便可以看到一栋八角楼,外墙边缘绘有着具有民族的图案,屋檐向上翘起的尖尖的塔式房顶代替了常见楼房的屋顶,这是村干尔聚集在一起处理村里事务的地方。过了八角楼,就能看见民族小学。这是市唯一一所进行苗汉双语教学的学校,设一至六年级教学班,每个年级只有班,有专职苗语教师,半沟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孩在这所学校念书,共00 多名学生。沿着道路修建的围墙隔开了校外喧嚣的道路和奔流不息的小溪。这条小溪是从三面环山的半沟村的幽深尽头流出,流经学校门口,绕过八角蜿蜒东去。小溪的出口处就是半沟村的入口处。以前进入半沟村的田间小路小溪开凿而成,如今这条小路已修筑成宽约 5 米的水泥路了。沿着水泥路,小溪行大约 3 公里,便会走到村子尽头。到了尽头,却寻不到小溪的发源地,当是环绕在周围的山峰上的山泉汇集而成。小溪迂回曲折的穿越民族村,在东边的安家坝汇入晏龙河,这条河从贵州松桃长兴乡流淌而来。小溪的两岸,块块大水田,尤以溪流右岸分布较为宽广,左岸的水田面积不是很大,以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与民族[J]. 翁家烈.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1(05)
[2]我国民族语言的沟通度与语言群体认同[J]. 黄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3]当代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 周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4]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2010(05)
[5]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J]. 杨志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6)
[6]“苗女”争论及其背后——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苗族知识界的民族意识的“骚动”[J]. 杨志强.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1)
[7]语言与族群——湖南潭溪社区实证研究[J]. 陈心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8]湘西苗歌的文化身份想象[J]. 吴晓.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9)
[9]苗族研究概况与特征之数据分析——以2000—2006年刊载的学术论文为例[J]. 罗云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9)
[10]人类学苗族研究百年脉络简溯[J]. 刘芳.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1)

博士论文
[1]南部方言区土家族族群性研究[D]. 陈心林.中央民族大学 2006
[2]清朝经营贵州苗疆研究[D]. 杨胜勇.中央民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94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94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