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发展研究 ——基于人的发展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7-26 14:44
未来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区别于其他理论认识的核心范畴。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就是因为是建立在生产力理论基础上的。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发展问题,己成为国内以及国际的主流认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中国社会六十多年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自建国以来的各个阶段的生产力思想认识进行总结概括,提炼出其发展轨迹的基本规律,对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有裨益。从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借鉴其他一些相关认识,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六十多年各个阶段的生产力思想认识,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并提炼出了生产力六十多年发展轨迹中所展示的对人的发展的价值意义的基本内容。这对于更好的指导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的是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等。第二章是生产力理论认识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重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生产力: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2.1 走向“革命”
2.1.1 让资本主义绝种
2.1.2 一场新的“人民战争”
2.1.3 抓革命,促生产
2.2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
2.2.2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第3章 生产力:面向人的物质生活世界
3.1 从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出发
3.1.1 关心群众生活
3.1.2 致富光荣
3.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2.1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确立
3.2.2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确立的保障
3.3 发展才是硬道理
3.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4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4.1 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
3.4.2 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
3.4.3 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意义
第4章 先进生产力:人的发展趋向的制约与导引
4.1 人的发展
4.1.1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4.1.2 人的发展的要求
4.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发展的关怀
4.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发展关怀的路径
4.2.2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失误
第5章 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度
5.1 人的全面发展
5.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
5.1.2 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总呈现
5.2 人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力意蕴
5.2.1 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5.2.2 生产力的路向
5.2.3 生产力发展递进规律
5.3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5.3.1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弊端
5.3.2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
结束语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锦涛同志生态文明思想的区域实现探析[J]. 曹萍,冯琳.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6)
[2]齐泽克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J]. 吴大可,周何. 国外理论动态. 2007(09)
[3]消费主义霸权统治的生存论代价[J]. 刘福森,郭玲玲. 人文杂志. 2005(04)
[4]论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辩证统一[J]. 卢莉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 胡锦涛. 求是. 2005(01)
[6]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反思[J]. 邹诗鹏. 教学与研究. 2003(05)
[7]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哲学审视[J]. 余源培. 学术月刊. 2002(11)
[8]生产力的异化与复归[J]. 刘顺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9]生存的关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J]. 刘福森. 理论探讨. 2002(02)
[10]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J]. 蒋大椿. 历史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303761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重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生产力: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2.1 走向“革命”
2.1.1 让资本主义绝种
2.1.2 一场新的“人民战争”
2.1.3 抓革命,促生产
2.2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
2.2.2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第3章 生产力:面向人的物质生活世界
3.1 从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出发
3.1.1 关心群众生活
3.1.2 致富光荣
3.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2.1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确立
3.2.2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确立的保障
3.3 发展才是硬道理
3.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4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4.1 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
3.4.2 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
3.4.3 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意义
第4章 先进生产力:人的发展趋向的制约与导引
4.1 人的发展
4.1.1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4.1.2 人的发展的要求
4.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发展的关怀
4.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发展关怀的路径
4.2.2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失误
第5章 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度
5.1 人的全面发展
5.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
5.1.2 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总呈现
5.2 人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力意蕴
5.2.1 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5.2.2 生产力的路向
5.2.3 生产力发展递进规律
5.3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5.3.1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弊端
5.3.2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
结束语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锦涛同志生态文明思想的区域实现探析[J]. 曹萍,冯琳.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6)
[2]齐泽克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J]. 吴大可,周何. 国外理论动态. 2007(09)
[3]消费主义霸权统治的生存论代价[J]. 刘福森,郭玲玲. 人文杂志. 2005(04)
[4]论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辩证统一[J]. 卢莉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 胡锦涛. 求是. 2005(01)
[6]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反思[J]. 邹诗鹏. 教学与研究. 2003(05)
[7]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哲学审视[J]. 余源培. 学术月刊. 2002(11)
[8]生产力的异化与复归[J]. 刘顺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9]生存的关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J]. 刘福森. 理论探讨. 2002(02)
[10]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J]. 蒋大椿. 历史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303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0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