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和谐社会发展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22:38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实现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价值指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和谐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管理、上层建筑等基本要素组成的和谐的统一体,它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有机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我国正处在历史的快速变革期,贫富分化严重,政治体制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均等已经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具体可行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力图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意识和改革创新、科学技术、人民群众等四个实践性较强的途径来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明,和谐社会建立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通过解放生产力,理顺它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文化基础,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社会意识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通过不断总结和创新,继而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能有效弥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杠杆力。科学技术的...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创新点
2 相关核心概念解析
    2.1 和谐社会
        2.1.1 和谐社会概念
        2.1.2 和谐社会理论基础
        2.1.3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统一体
    2.2 社会发展动力概述
        2.2.1 社会发展动力概念
    2.3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2.4 和谐社会发展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1.1 生产力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3.1.2 生产关系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3.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2.1 经济基础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3.2.2 上层建筑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3.3 实践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
    3.4 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3.4.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延续和必然要求
        3.4.2 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
        3.4.3 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认识“和谐”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社会意识和改革创新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助推动力
    4.1 社会意识的能动性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4.2 改革创新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4.2.1 社会主义改革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4.2.2 创新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
    4.3 政府执政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
        4.3.1 公平、公正的执政理念是构建和谐杜会的政治基础
        4.3.2 民主的执政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4.4 本章小结
5 科学技术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杠杆力
    5.1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5.1.1 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
        5.1.2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
        5.1.3 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5.2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5.2.1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交往方式
        5.2.2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学习方式
        5.2.3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消费方式
        5.2.4 科学技术为人们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5.3 科学技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5.3.1 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环境促进思维方式发展
        5.3.2 科学技术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社会工程思想及其中国化实践[J]. 吴虹.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解读及其当代价值[J]. 黄果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4)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新跨越[J]. 霍丹.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4]和谐社会的动力机制:合作收益的达成与再生产[J]. 雷晓康,席恒.  中国软科学. 2009(S2)
[5]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 宋一.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辩证法理论的创新[J]. 杨必庆.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8)
[7]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劳资关系和谐[J]. 周新军.  经济经纬. 2008(02)
[8]和谐思维方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柯文桂.  江淮论坛. 2007(06)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J]. 马渤.  探求. 2007(03)
[10]浅论现代和谐思维的辨证性[J]. 蔡玉珍.  前沿. 2007(04)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 许华.安徽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追求和谐的实践人本思想维度[D]. 王颖.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 张卫强.河北师范大学 2007
[3]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农民工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 王艺.重庆师范大学 2007
[4]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程国蓉.安徽师范大学 2007
[5]加强政府管理创新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D]. 肇启楠.大连海事大学 2007
[6]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解读[D]. 杨丽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7]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 顾丽.湖南大学 2005
[8]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变革[D]. 俞国锋.福建师范大学 2005
[9]论现代科学技术对休闲的影响[D]. 徐桂萍.东南大学 2005
[10]科学技术在生产力构成中的作用[D]. 尹宁波.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12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12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