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14:40
正如马克思所言,无论我们承认与否,社会形态的发展终究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经历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变迁,是世界上一切国家都难以规避的一个历史命运。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渐次启动并日渐向纵深拓展,由这种社会转型所衍生的种种现代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前所未有的现代性问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不断加大强度的头脑上的“眩晕”,而且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当代中国而言,深化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势在必然。研究现代性问题,西方社会是不可脱离的视域与场域。自现代性产生之日起,西方一些学者就对现代世界的问题展开了尖锐的批评与批判。然而,与浪漫主义和诉诸于道德、精神的观念论批判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通过从较上层建筑更为根本的经济基础入手,马克思“诊断”出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资本增殖的逻辑,认为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类社会自身的改造。此种与经典观念存在论批判迥然不同的资本现代性批判思想成为研究现代性问题不容忽视的理论学说之一。纵观国内学术界围绕该话题所展开的讨论,学者在核心论点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笔者发现,以发生学的视角,从整体上还原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启蒙现代性的“信徒”
第一节 大学时期启蒙理性主义的思想倾向
第二节 《莱茵报》时期政治评论的启蒙理性主义立场
第二章 对启蒙“绝对理性”原则的质疑
第一节 初步发现自由背后的“物质动因”
第二节 “物质利益问题”对理性世界观的挑战
第三章 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开端
第一节 政治学批判
一、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二、对现代政治国家的批判
第二节 从政治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对异化劳动的批判
二、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第四章 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全面展开
第一节 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的确立
第二节 现代性的产生:资本主义的起源
第三节 现代性的“诊断”:对分工及意识形态的批判
第四节 现代性的出路:“自由人联合体”
第五章 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第一节 商品:资本现代性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资本增殖的逻辑:资本现代性困境的根源
第三节 经济危机:资本现代性之“癌”
第四节 机器的异化:资本现代性的典型负效应
小结: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韦伯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比较[J]. 陈志刚. 山东社会科学. 2016(08)
[2]理性与资本: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本质之辨[J]. 漆思,于翔.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7)
[3]“现代性”批判的两种范式差异——以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视角[J]. 刘祥乐. 甘肃理论学刊. 2016(02)
[4]马克思论宗教与现代政治——重解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J]. 张双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5]马克思技术批判视野中现代性追问的逻辑进程[J]. 于春玲,陈凡.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0)
[6]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生态维度——兼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刘顺,胡涵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7]“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的提出与确立[J]. 刘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8]《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初步探索[J]. 肖燕飞,胡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9]论马克思对启蒙理想的继承与转化[J]. 黄学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01)
[10]发展观的现代性之维——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视角[J]. 方芳. 理论与现代化. 2013(01)
博士论文
[1]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 罗骞.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1879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启蒙现代性的“信徒”
第一节 大学时期启蒙理性主义的思想倾向
第二节 《莱茵报》时期政治评论的启蒙理性主义立场
第二章 对启蒙“绝对理性”原则的质疑
第一节 初步发现自由背后的“物质动因”
第二节 “物质利益问题”对理性世界观的挑战
第三章 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开端
第一节 政治学批判
一、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二、对现代政治国家的批判
第二节 从政治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对异化劳动的批判
二、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第四章 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全面展开
第一节 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的确立
第二节 现代性的产生:资本主义的起源
第三节 现代性的“诊断”:对分工及意识形态的批判
第四节 现代性的出路:“自由人联合体”
第五章 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第一节 商品:资本现代性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资本增殖的逻辑:资本现代性困境的根源
第三节 经济危机:资本现代性之“癌”
第四节 机器的异化:资本现代性的典型负效应
小结: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韦伯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比较[J]. 陈志刚. 山东社会科学. 2016(08)
[2]理性与资本: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本质之辨[J]. 漆思,于翔.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7)
[3]“现代性”批判的两种范式差异——以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视角[J]. 刘祥乐. 甘肃理论学刊. 2016(02)
[4]马克思论宗教与现代政治——重解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J]. 张双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5]马克思技术批判视野中现代性追问的逻辑进程[J]. 于春玲,陈凡.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0)
[6]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生态维度——兼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刘顺,胡涵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7]“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的提出与确立[J]. 刘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8]《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初步探索[J]. 肖燕飞,胡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9]论马克思对启蒙理想的继承与转化[J]. 黄学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01)
[10]发展观的现代性之维——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视角[J]. 方芳. 理论与现代化. 2013(01)
博士论文
[1]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 罗骞.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1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2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