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00:27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深入,能否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扩大与其它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已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美两国同属世界农业大国,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对双方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建设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加强与美国的农业科技合作十分必要。本论文在全面阐述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发展的历史轨迹与阶段特征,深入剖析了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障碍,定量研究了影响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关系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中美科技合作的模式以及进一步促进和深化合作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中美两国农业科技合作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中美农业科技资源与实力现状及其互补性分析表明:中国农业科技资源与实力在于丰富的动植物新品种和种质资源、较高的农业防病减灾技术水平、良好的小型农业机械发展势头、先进的栽培管理和饲养技术等四个方面;美国农业科技资源与实力在于完善的品种选育系统、良好的病虫害与兽医疾病控制体系、高校的机械化装备水平、运行顺畅的农业科研...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际科技合作的概念和特征
        1.2.2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现状、模式及战略
        1.2.3 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4 中外农业科技合作范例
        1.2.5 文献述评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可能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相关概念
        2.1.1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相关概念界定
        2.1.2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特征
    2.2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理论基础
        2.2.1 全球一体化理论
        2.2.2 分工协作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2.4 技术转移理论
        2.2.5 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农业科技合作
第三章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背景与互补性分析
    3.1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政治与经济背景分析
        3.1.1 当前国际形势
        3.1.2 中美合作的政治与经济背景
        3.1.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
    3.2 中美农业科技资源的现状分析
        3.2.1 中国农业科技资源与实力
        3.2.2 美国农业科技资源与实力
    3.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互补性分析
        3.3.1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有利于两国资源的互补
        3.3.2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有助于两国教育的交流
        3.3.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可优化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需求结构
第四章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变化轨迹及基本特征
    4.1 19 世纪 40 年代~20 世纪 40 年代末中美农业科技合作
        4.1.1 主要模式
        4.1.2 主要科技合作活动
        4.1.3 典型案例
        4.1.4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特征
    4.2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中美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4.2.1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主要模式
        4.2.2 主要合作事件
        4.2.3 典型案例
        4.2.4 基本特征
第五章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对农业经济影响分析
    5.1 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及变化特征分析
        5.1.1 农业生产总值发展变化
        5.1.2 劳动生产率变化特征分析
        5.1.3 农民收入变化特征分析
        5.1.4 中国农业机械进口与农机化程度分析
    5.2 对美国农业经济影响及变化特征分析
        5.2.1 美国从进口中国产地农产品情况
        5.2.2 美国出口到中国农产品变化情况
        5.2.3 美国农机进口与农业机械化程度分析
    5.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检验
        5.3.1 模型与指标
        5.3.2 协整检验与结果
        5.3.3 结论与分析
第六章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
    6.1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1.1 资源因素
        6.1.2 政治因素
        6.1.3 关税制度因素
        6.1.4 知识产权保护
        6.1.5 科技投入因素
        6.1.6 农业技术水平
    6.2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影响因素的现状分析
        6.2.1 中美农业资源互补性现状分析
        6.2.2 中美政治对农业科技合作影响分析
        6.2.3 中美外贸政策现状分析
        6.2.4 中美农产品关税现状分析
        6.2.5 中美农业科技投入现状分析
        6.2.6 中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
        6.2.7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现状分析
    6.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6.3.1 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
        6.3.2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择
        6.3.3 数据来源及模型检验
        6.3.4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七章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分析
    7.1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模式分析
        7.1.1 互补型双边合作模式
        7.1.2 分布式多边合作模式
        7.1.3 矩阵式合作模式
        7.1.4 虚拟合作模式
        7.1.5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模式比较
    7.2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构想
        7.2.1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广度维
        7.2.2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深度维
        7.2.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可持续度维
        7.2.4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效果度维
    7.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与空间选择
        7.3.1 农业生物资源合作
        7.3.2 重大产业转型技术合作
        7.3.3 前瞻性高新技术合作
        7.3.4 应对全球挑战技术引进领域
        7.3.5 农业科研新理念新方法的交流及综合科技能力提升领域合作
    7.4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方式选择
        7.4.1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7.4.2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
        7.4.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7.4.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第八章 促进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
    8.1 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
    8.2 优化内外部合作环境
        8.2.1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外部软环境
        8.2.2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内部源动力
        8.2.3 建立健全合作政策体系,提升合作的效率
        8.2.4 积极培育科技合作主体,提升合作的质量
        8.2.5 利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合作的层次
    8.3 创新中美农业科技合作运行机制
        8.3.1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指导与统筹规划
        8.3.2 构建中美农业科技合作中介平台与服务体系
        8.3.3 积极鼓励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合作主体
        8.3.4 加强中美农业科技合作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动因机制及对策研究[J]. 张公一,张书博.  现代管理科学. 2012(03)
[2]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博弈分析[J]. 张公一,吕文婷,张书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3]基于制度均衡的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研究[J]. 毕克新,黄平,石宇.  中国科技论坛. 2012(01)
[4]全球化视阈下的国际科技合作与我国对策[J]. 单玉丽,苏美祥.  亚太经济. 2011(06)
[5]浅谈农业科研机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管理[J]. 孙玲,邱俊荣,马静,程俊峰.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4)
[6]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李红军,高茹英,任蔚,严海军,程海峰,张琰,曹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1)
[7]中美科技界共同努力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美谈中美科技合作进展[J].   科技传播. 2011(09)
[8]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科技合作第8次联合工作组会议——中美农产品加工联合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农机院[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04)
[9]浅析我国农业科技战略的定位与导向[J]. 刘启明.  中国流通经济. 2011(03)
[10]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陈振凤,何海燕.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01)

博士论文
[1]我国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治理研究[D]. 司尚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2]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D]. 韦倩.山东大学 2009
[3]中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问题研究[D]. 傅素英.华中农业大学 2009
[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研究[D]. 朱海霞.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D]. 李梦学.武汉理工大学 2008
[6]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D]. 宋超.南京农业大学 2007
[7]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D]. 沈志忠.南京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国际科技合作的选择优势模型与应用研究[D]. 余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2]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D]. 赵瑞瑞.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3]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与对策研究[D]. 黎小兰.江苏大学 2008
[4]基于自主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运行机理研究[D]. 李楠.吉林大学 2008
[5]当代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D]. 叶乘伟.广西大学 2005
[6]大科学创新的机理、主体及其组织方式[D]. 肖昂.东南大学 2004
[7]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策[D]. 傅建球.广西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52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52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