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民歌中的民俗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22:00
本文关键词:五河民歌中的民俗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五河民歌”是流传于安徽五河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歌艺术,由于其流行范围狭窄、影响力较小等原因,早年间并不为人所熟知,随着歌手祖海将一首《摘石榴》唱响维也纳大厅后,五河民歌一时名声大噪。民歌作为五河地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蕴含了大量的地方民俗,对民歌中民俗意涵的探析,是深入了解区域政治、经济、人文等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分为四个章节来阐述民歌中的民俗,第一章导言部分开宗明义,具体阐述选题缘由,概括五河民歌的研究意义,界定五河民歌的含义与范围,梳理和总结学界有关民歌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深入探析五河民歌的类型,把五河民歌细分为劳动号子类、秧歌类、小调类等三大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一一列举代表性歌曲。本章从地理环境、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五河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艺术魅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五河民歌呈现出南北过渡性的特征,兼具南北特性,但整体观之,偏重北方气质,五河民歌兼具南北方文化特点的同时更具有自身的个性。第三章探讨五河民歌与当地民俗事象的关系。民歌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成果,并不是孤立存在,独立产生的,而是与彼时彼地的社会大环境紧密相连,并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处于频繁互动之中。五河民歌是五河地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地区重要的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都能在民歌中得到体现。五河民歌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缩影,它记录着当地人的感情,讲述着当地的历史记忆,也传承着一些民间知识与习俗。第四章主要论述笔者对五河民歌发展现状的一些反思。值得提出的是,随着五河民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增加了当地人的自豪感,也提升官方对此重视的程度,但是,五河民歌又给人一种日渐式微的感觉。作为非物质文化,民歌的传承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在新一代的青少年人群中,却很难听到传统民歌的传唱。本文并未给出对策与价值判断,民歌的传承将会怎样?这十分值得思考。
【关键词】:五河民歌 民歌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7
- 一、选题缘由8-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三、研究方法10-12
- 四、国内民歌研究现状12-17
- (一) 文学艺术领域的民歌研究13-14
- (二) 音乐学领域的民歌研究14-15
- (三) 社会科学领域的民歌研究15-17
- 第二章 五河民歌概说17-25
- 一、五河县的自然地理与社会文化特征17-18
- 二、五河民歌概况18-19
- 三、五河民歌的类型19-25
- (一) 劳动号子20-21
- (二) 秧歌21-22
- (三) 小调22-23
- (四) 行业生活音调23-25
- 第三章 五河民歌中的民俗文化解析25-38
- 一、号子声中的民俗25-28
- 二、情歌与方言民俗28-31
- 三、花与民俗31-33
- 四、行业生活音调与民俗33-35
- 五、水与当地民俗35-38
- 余论38-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方言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作用与意义[J];时代文学(上);2010年05期
2 刘小强;;陕北秧歌[J];音乐天地;2010年03期
3 李祖胜;匡君;;民歌“本文”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初探——对高等艺术院校民歌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7年03期
4 陈洪娟;王利琼;王树林;;巴kH竹枝与其变风[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陈良运;;“真诗在民间”——民歌理论发生初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高忠严;文艺生态学视野下的河曲二人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臧艺兵;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建构——一种音乐民族志的考察和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徐平;方言与民歌刍议[J];民俗研究;2004年02期
9 王秀明;民歌的浮与沉[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杜倩萍;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J];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五河民歌中的民俗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