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发布时间:2021-09-04 01:13
在转变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个人付出双重代价的旧式现代性的发展方式,推进以人为本,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新型现代性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在社会领域建立和完善对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以及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创新机制。社会建设的外延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建设;从狭义上说,着重是指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对于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公共性”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其支撑性条件之一。近年来的民主制度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发育等政策的实施对于“公共性”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但是,“公共性”发育不足依然是当下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除部分的制度因素外,社会心理、共识缺失以及管理的技术化也是阻碍公共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推进公共性,提升不同利益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需要增进公共权力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本文着重探讨了当代...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公共性生产
2.1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概述
2.1.1 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
2.1.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政策范式特点
2.2 公共性概述
2.2.1 公共性内涵界定
2.2.2 公共性的生产
2.2.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性的生产与重构
2.3 公共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
2.3.1 公共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内在价值诉求
2.3.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以公共性为其价值支撑
3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生产的现状
3.1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的萌发
3.1.1 网络草根组织与公共性的成长
3.1.2 业主维权组织的发育与公共性转型
3.1.3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共性的生产
3.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性困境
3.2.1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性困境
3.2.2 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困境的具体表现
4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发育不足的成因分析
4.1 “伦理本位”社会:公共性缺失的社会根源
4.2 现有制度:公共性的掣肘
4.3 国家、民众与知识分子:不同公共性诉求之间的紧张
5 超越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公共性生产的现实路径
5.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公共性与市场性的统一
5.2 凸显宪政秩序的构建,为公共性生产奠定合法性基础
5.3 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创造公共性生产的精神基础
5.4 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奠定公共性生产的民众基础
5.5 培育公民社会,搭建公共性生产的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本文编号:3382252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公共性生产
2.1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概述
2.1.1 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
2.1.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政策范式特点
2.2 公共性概述
2.2.1 公共性内涵界定
2.2.2 公共性的生产
2.2.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性的生产与重构
2.3 公共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
2.3.1 公共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内在价值诉求
2.3.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以公共性为其价值支撑
3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生产的现状
3.1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的萌发
3.1.1 网络草根组织与公共性的成长
3.1.2 业主维权组织的发育与公共性转型
3.1.3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共性的生产
3.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性困境
3.2.1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性困境
3.2.2 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困境的具体表现
4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性发育不足的成因分析
4.1 “伦理本位”社会:公共性缺失的社会根源
4.2 现有制度:公共性的掣肘
4.3 国家、民众与知识分子:不同公共性诉求之间的紧张
5 超越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公共性生产的现实路径
5.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公共性与市场性的统一
5.2 凸显宪政秩序的构建,为公共性生产奠定合法性基础
5.3 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创造公共性生产的精神基础
5.4 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奠定公共性生产的民众基础
5.5 培育公民社会,搭建公共性生产的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本文编号:3382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8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