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信用政府的建构: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22 22:56
  长期以来,政府的形象与权力合法性在多维的网络社会中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普遍遭遇了信任危机的挑战,使得信用政府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构建一个充满民主、活力、信任的信用政府是21世纪世界各国政府致力改善的行动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经济财富和民主意识,使得社会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组织、社团与政府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支撑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信用政府的建构对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提升政府公信力都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信用政府的建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纳入公众视野的,然而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政府自身信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资本的因素。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视角是研究信用政府建构的切入点。将西部地区的县级地方政府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为主线,以新的分析框架构建为逻辑起点,选取云南省县级地方政府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信用政府建构的实现路径。具体来说,通过回顾社会资本的嬗变和剖析政府信用的双重效应,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挖掘了转型时期县域社会资本的...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问题的导出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切入点
    1.4 基本概念的厘定
        1.4.1 社会资本
        1.4.2 政府信用
    1.5 论文基本框架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点
        1.6.1 理论可能创新点
        1.6.2 方法可能创新点
2 文献综述:研究现状与理论评述
    2.1 信用政府的外生因素:社会资本的渗入
        2.1.1 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
        2.1.2 社会资本的变迁路径
        2.1.3 社会资本的实际测度与分析
    2.2 信用政府的内生因素:政府信用的考量
        2.2.1 政府信用的理论基础
        2.2.2 政府信用的基本现状及表现
        2.2.3 政府信用的影响因素
        2.2.4 政府信用的实际测度
    2.3 信用政府建构新视角的宏观回顾
        2.3.1 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逻辑
        2.3.2 信用政府建设的对策思考
    2.4 文献述评
3 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信用政府的分析框架
    3.1 社会资本的嬗变
        3.1.1 信任关系:从人际信任到组织信任
        3.1.2 社会网络:从单一网络到复杂网络
        3.1.3 社会规范:从隐性规约到显性制度
    3.2 政府信用的效应
        3.2.1 示范效应:政府信用生成的考量
        3.2.2 “蝴蝶效应”:政府信用缺失的考量
    3.3 信用政府建构的逻辑
        3.3.1 信用政府的发展愿景
        3.3.2 信用政府的建构框架
    3.4 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概念模型
        3.4.1 直接作用下的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
        3.4.2 交互作用下的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
        3.4.3 概念模型的提出
4 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4.1.2 社会资本的测度项
        4.1.3 政府信用的测度项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
        4.2.1 样本选取的区域
        4.2.2 数据采集的过程
    4.3 主要分析方法
        4.3.1 单因素方差分析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3 结构方程模型
    4.4 实证分析基本步骤
        4.4.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样本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4.3 单因素方差分析
        4.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4.5 实证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4.5.1 结构方程模型的变量及路径
        4.5.2 初始模型的拟合结果
        4.5.3 第一次模型的修正
        4.5.4 第二次模型的修正及模型确定
        4.5.5 假设检验
5 信用政府建构的探讨:研究结论推广
    5.1 基于实证分析的解释
        5.1.1 模型的效应分解
        5.1.2 社会资本的关联性
        5.1.3 政府信用的传导性
    5.2 信用政府的行动困境
        5.2.1 嵌入式社会资本的空间
        5.2.2 压力型政府的信用规则
    5.3 信用政府建构的模式
        5.3.1 官僚体制匡正
        5.3.2 社会资本推动
        5.3.3 二元协同发展:信用政府建构的选择
6 信用政府建构的实现路径
    6.1 信用政府实现的路径图谱
        6.1.1 路径图谱的基本原则
        6.1.2 路径图谱的脉络体系
    6.2 政治信任的凝聚:政府形象提升的前提
        6.2.1 开启公民参与窗口
        6.2.2 重视行政价值重塑
        6.2.3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6.3 多元网络的融合:政府活力创造的关键
        6.3.1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6.3.2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6.3.3 完善社会资源配置
    6.4 制度规范的约束:政府信用监督的保障
        6.4.1 信息公开机制
        6.4.2 失信测评机制
        6.4.3 责任追究机制
        6.4.4 危害补救机制
        6.4.5 守信激励机制
        6.4.6 申诉复核机制
7 结语:信用政府——走向社会和谐之路的基石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僚体制的基本要素解构——评《经济与社会》中的“官僚体制统治”[J]. 龙海波.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06)
[2]我国地方政府失信形成机理与惩罚机制研究[J]. 范柏乃,龙海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3]社群主义、服务型政府与善治[J]. 何霜梅.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2)
[4]政治文明的生态意蕴[J]. 杨妍,王振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5]寻租与腐败的运行路径与长期均衡预测——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J]. 左昊华,林泉.  生产力研究. 2009(24)
[6]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官员腐败研究[J]. 倪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7]基于政府能力视角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研究[J]. 范柏乃,龙海波.  理论与改革. 2009(04)
[8]新时期我国高校信用失范成因与形成机理探析[J]. 龙海波.  中国高教研究. 2009(06)
[9]社会资本、民主发展与政府治理——对69个国家的比较研究[J]. 马得勇,王正绪.  开放时代. 2009(05)
[10]政府信用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机制研究[J]. 范柏乃,张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博士论文
[1]网络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及其协同演化[D]. 潘松挺.浙江大学 2009
[2]网络视角下集群企业创业导向及其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 温伟祥.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D]. 沈圆.浙江大学 2011
[2]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研究[D]. 张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3]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的建设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冯木林.浙江大学 2008
[4]地方政府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程宏伟.浙江大学 2005
[5]中国社会资本变迁过程中的政府规制改革研究[D]. 郭荣贵.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4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04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