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在后发展国家中的适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3 17:19
选举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各有其关注点。协商民主强调决策之前的协商与对话,并且认为偏好是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发生转换。而选举民主则更强调的是偏好的聚合。协商民主与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民主意志的形成过程、投票机制的不同、对偏好的理解不同、决策判断的标准不同等4个方面。关于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本文所认为的是,协商民主并不否认精英民主和代议民主,它与这些民主形式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近些年来,选举民主不但在西方国家遭遇了种种困境,而且更是在后发展国家中产生严重的不适甚至导致国家的民主发展进程遭到中断。究其原因,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经济较为发达、秩序相对稳定的社会体系,并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如今的选举民主模式。并且由选举民主的竞争性特征带来的弊端,在西方国家完善的民主运行环境下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观处在社会剧烈变革且矛盾集中爆发时期的后发展国家,却很容易诱发种族、宗教、民族等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与对抗,导致社会分化、社会动荡。在后发展国家,发展激进的竞争性选举民主模式,容易出现...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和基本观点
三、研究框架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选举与协商:两种民主技术的比较
一、民主技术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一)民主技术的出现
(二)民主技术的涵义
(三)民主技术的价值
二、协商民主技术与选举民主技术
(一)选举民主技术的历史演进
(二)选举民主技术的具体分析
(三)协商民主技术的具体分析
三、小结
第二章 选举民主在后发展国家中的困境分析
一、选举民主自身的困境
(一)选举民主奉行多数裁定原则容易忽略少数权益
(二)选举民主提供的政治合法性日渐衰微
(三)选举民主滋生政治冷漠
二、选举民主在后发展国家产生的不适
(一)陷入威权与劣质民主的恶性循环
(二)强化社会分裂
(三)动摇国家认同
(四)引发军人干政
三、小结
第三章 协商民主在后发展国家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合法性
(一)后发展国家的合法性
(二)协商民主保障后发展国家合法性的可行路径
二、协商民主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
(一)有序性和制度化对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性
(二)协商民主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协商平台
三、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政治参与范围
(一)政治参与范围的界定
(二)协商民主扩大政治参与范围的具体操作
四、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质量
(一)后发展国家缺乏民主妥协性
(二)协商民主的民主决策过程
五、小结
第四章 中国协商民主:一个案例分析
一、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差异性
(一)协商民主的历史基础不同
(二)协商民主的实践进程不同
(三)协商民主的发展理念不同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条件
(一)制度资源:政党制度
(二)经济资源:市场经济
(三)文化资源:协商思想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案例
(一)基层协商民主浙江温岭实践
(二)复式协商民主决策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矛盾与中国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兴起[J]. 何包钢,吴进进. 开放时代. 2017(03)
[2]领导干部协商式决策观:一项描述性分析——基于12省市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J]. 李强彬,李佳桧. 党政研究. 2017(03)
[3]“民主衰落”现象:西方学者的自我诊断[J]. 陈尧. 理论导报. 2017(02)
[4]西式民主缘何失灵——国外学者关于当前西式民主危机的解读[J]. 沈跃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6(04)
[5]不平等的民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的演变[J]. 汪仕凯.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05)
[6]国家治理复杂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J]. 陈炳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5)
[7]论协商民主对代议民主的超越[J]. 马德普,黄徐强. 政治学研究. 2016(01)
[8]社会治理的“协商”领域与“民主”机制——当下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特征、实践结构和理论批判[J]. 韩福国,张开平. 浙江社会科学. 2015(10)
[9]选举民主普世化的逻辑困境[J]. 张国军. 求实. 2015(10)
[10]理解全球民主衰落[J]. 陈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本文编号:3435080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和基本观点
三、研究框架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选举与协商:两种民主技术的比较
一、民主技术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一)民主技术的出现
(二)民主技术的涵义
(三)民主技术的价值
二、协商民主技术与选举民主技术
(一)选举民主技术的历史演进
(二)选举民主技术的具体分析
(三)协商民主技术的具体分析
三、小结
第二章 选举民主在后发展国家中的困境分析
一、选举民主自身的困境
(一)选举民主奉行多数裁定原则容易忽略少数权益
(二)选举民主提供的政治合法性日渐衰微
(三)选举民主滋生政治冷漠
二、选举民主在后发展国家产生的不适
(一)陷入威权与劣质民主的恶性循环
(二)强化社会分裂
(三)动摇国家认同
(四)引发军人干政
三、小结
第三章 协商民主在后发展国家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合法性
(一)后发展国家的合法性
(二)协商民主保障后发展国家合法性的可行路径
二、协商民主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
(一)有序性和制度化对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性
(二)协商民主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协商平台
三、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政治参与范围
(一)政治参与范围的界定
(二)协商民主扩大政治参与范围的具体操作
四、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质量
(一)后发展国家缺乏民主妥协性
(二)协商民主的民主决策过程
五、小结
第四章 中国协商民主:一个案例分析
一、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差异性
(一)协商民主的历史基础不同
(二)协商民主的实践进程不同
(三)协商民主的发展理念不同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条件
(一)制度资源:政党制度
(二)经济资源:市场经济
(三)文化资源:协商思想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案例
(一)基层协商民主浙江温岭实践
(二)复式协商民主决策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矛盾与中国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兴起[J]. 何包钢,吴进进. 开放时代. 2017(03)
[2]领导干部协商式决策观:一项描述性分析——基于12省市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J]. 李强彬,李佳桧. 党政研究. 2017(03)
[3]“民主衰落”现象:西方学者的自我诊断[J]. 陈尧. 理论导报. 2017(02)
[4]西式民主缘何失灵——国外学者关于当前西式民主危机的解读[J]. 沈跃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6(04)
[5]不平等的民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的演变[J]. 汪仕凯.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05)
[6]国家治理复杂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J]. 陈炳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5)
[7]论协商民主对代议民主的超越[J]. 马德普,黄徐强. 政治学研究. 2016(01)
[8]社会治理的“协商”领域与“民主”机制——当下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特征、实践结构和理论批判[J]. 韩福国,张开平. 浙江社会科学. 2015(10)
[9]选举民主普世化的逻辑困境[J]. 张国军. 求实. 2015(10)
[10]理解全球民主衰落[J]. 陈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本文编号:3435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3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