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研究(1977-1992)

发布时间:2017-05-05 11:20

  本文关键词:《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研究(1977-1992),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读者来信”是新闻单位专门为读者来信反映情况与问题,提出批评、建议与要求设置的专栏。它是新闻单位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也是其了解实际情况、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依托中央党报的核心媒体资源,长期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功能。它不仅需要实现最基础的政治传播与宣传的功能,而且在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变革下还需要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舆论监督与政治参与功能的实现。1977-1992年中国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政治上进一步纠正左倾错误,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上着眼改革开放,聚焦现代化建设。此背景下,大众传媒与公众之间的意见互动大为增强。一方面,面对更为复杂的国内环境与改革任务,中央特别需要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需要知晓人民群众对政策的态度与建议,特别需要人民群众对党政系统的监督与参与;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公民社会也在相应的成长,民众表达意识逐步提高,各种诉求不断加强。该时期,群众进行民意表达的途径并不多,作为大众传媒的代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尤显重要。该专栏以中央党报的优势为依托,集政治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于一身,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本文将人民群众、《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与机关单位(领导干部与职员)作为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变量,以读者来信中的主题、性质、子栏目设置的变化为线索,分析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关注重点,体会读者信件的批评、建议、叙述与赞扬的字里行间,潜藏的关于国家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多维向度张力,探究暗藏在读者在来信行为背后的文本,解读群众在变革社会的背景之下对行政体系的运行、领导干部的作为、社会突出问题的变化的态度、情感与感受。
【关键词】:“读者来信” 政治传播 舆论监督 政治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一、选题缘起10-14
  • 二、研究综述14-19
  • 三、研究思路19
  • 四、研究方法19-22
  • 第二章 建国后《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发展历程22-36
  • 一、“读者来信”专栏的起源22-24
  • (一) 建国前报刊“读者来信”专栏的设立22-23
  • (二)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起源23-24
  • 二、建国后《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发展历程24-36
  • (一) 探索时期:1949~1956年24-31
  • (二) 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6年31-32
  • (三) 恢复与改革时期:1977年至今32-36
  • 第三章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分析(1977~1992)36-52
  • 一、《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总览36-38
  • (一) 专栏信件数量变化趋势36-37
  • (二) 专栏来信数量波动分析37-38
  • 二、专栏信件态度类型分析38-41
  • (一) 批评建议类信件占比最高39-40
  • (二) 政府单位作者身份比重最大40-41
  • 三、专栏信件内容分析41-47
  • (一) 党政主题成为读者批评的主体41-43
  • (二) 社会主题成为读者关心的重点43-45
  • (三) 经济工商业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45-47
  • 四、专栏子栏目分析47-52
  • (一) 专栏政治宣传的代表:“专题”、“新风集”49
  • (二) 专栏舆论监督的代表:“批评以后”、“毖后录”49-52
  • 第四章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功能52-72
  • 一、《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政治传播功能52-59
  • (一) 宣传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引领改革开放53-56
  • (二) 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56-59
  • 二、《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舆论监督功能59-64
  • (一) 保障人民舆论监督的权利59-61
  • (二) 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61-62
  • (三) 监督领导干部,批评违法行为62-63
  • (四) 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群众路线63-64
  • 三、《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政治参与功能64-69
  • (一) 以关注个体权益为中心的政治参与65-68
  • (二) 促进民主发展,维护主人翁地位68-69
  • (三) 推进政治体制规范化,缓解社会矛盾69
  • 四、《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专栏的局限69-72
  • (一) 专栏所刊登的来信数量有限且内容受到过滤70
  • (二) 欠缺法律约束力且效果有限70-72
  • 第五章 结语72-78
  • 一、主流价值的宣传73-74
  • 二、有效的政治社会化74-75
  • 三、建构党群良性互动75-78
  • 参考文献78-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娟;全球化与政治传播[J];理论观察;2002年06期

2 李智;;论国际政治传播的基本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张鹏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大众化”——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探析[J];宁夏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4 荆学民;施惠玲;;政治传播不能丢掉“宣传”的基本特质[J];青年记者;2010年24期

5 刘文科;张文静;;第三代政治传播及其对政治的影响[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施惠玲;;略论政治传播中的宗教因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周建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传播功能分析[J];江海学刊;1997年01期

8 荆学民;苏颖;;论政治传播的公共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9 杨晶;;论政治传播、群众路线与解放思想[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9期

10 杨阳;;浅谈政治传播之政党传播[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祥辉;;依赖律·竞争律·适应律——政治传播规律的生态学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陈华文;;现代国家视野下的政治传播论略[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褚金勇;;国家与民族:政治传播中的少数民族身份认同[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4 张宁;周一凝;;全民恶搞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特点与影响分析[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5 白杨;;网络流言对政治传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潘祥辉;;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7 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邹旭怡;;当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及其制度建构[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圆桌对话“传播媒介与都市空间生产”嘉宾简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学民 施惠玲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政治传播理论研究中的三大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省委宣传部 彭永;政党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有益探索[N];湖南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陈叶军;有温度的政治传播话语才能入耳入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王丕屹;政治迷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白文刚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实践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去科层化:互联网在政治传播中的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陈秀文;浅议电视的政治传播功能[N];中华新闻报;2006年

8 刘婧一 中国传媒大学;掌握需求:美国政治营销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黄旭;安全·融合·创新[N];解放军报;2014年

10 胡正荣;解析媒介当代迷思[N];经济观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n,

本文编号:346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6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