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04:51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重大转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潮流。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融入国际体系,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崛起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上述背景,使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两个重大变量;使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成为国际关系学中重大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的视角,探讨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的相互建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冷战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体系发生的历史变革;论述了中国崛起的和平目标、进程与发展道路;全面分析了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的相互影响和建构关系。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本文一方面提出了一个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的建构关系性质与互动机理;另一方面,研究了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国际角色定位问题,探讨了中国作为国际体系的建设者,随着中国崛起,如何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积极建设公正合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G7和BRICs的GDP规模及占全球总量比重的走势分析
倍;BRICs 的 GDP 总额从 1.65 万亿美元增到了 9.1 万亿美元,大幅增长尽管 BRICs 的 GDP 规模还远远小于 G7,但增长速度很快,在全球经济份额也不断提升,而 G7 所占份额呈不断下降趋势(图 1-3)。1990 年,在总量中,G7 所占比重高达 66.2%,BRICs 所占比重仅为 7.6%,差距为 5点。到 2009 年,G7 所占比重下降到了 53.1%,BRICs 所占比重则上升到差距为 37.5 个百分点。同 1990 年相比差距缩短 21.1 个百分点。①其次,我们对比分析 BRICs 和 G7 的 GDP 增长率。
①再次,我们对比分析 BRICs 和 G7 对全球 GDP 增量的贡献率。G7 在 19全球 GDP 增量贡献率高达 64.1%,1993-2008 年平均增量贡献率为 45.7%ICs 对全球实际 GDP 的增量贡献率,在 2000 年仍为 10%-15%,2001 年后升,达到了 20%-30%,特别是在 2008 年,BRICs 的增量贡献率达到了 42.大超过了 G7 的贡献率(仅为 19.9%)。2009 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际 GDP 缩减了 7121 亿美元,G7 实际 GDP 缩减了 7585 亿美元,而 BRICs增长了 2.12 万亿美元,把全球经济向上拉动了 0.57 个百分点。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和平崛起——中国实施包容性崛起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王义桅.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08)
[2]“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J]. 卢锋,李远芳,杨业伟. 国际政治研究. 2011(02)
[3]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刘清才,刘文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3)
[4]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与全球治理改革[J]. 韦宗友. 国际论坛. 2011(02)
[5]非正式集团、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J]. 韦宗友.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0(06)
[6]全球治理的困境与走向[J]. 李景治. 教学与研究. 2010(12)
[7]论当前国际体系变革的基本特征[J]. 俞正樑.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0(06)
[8]新兴大国的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国际制度发展的新动力?[J]. 朱锋. 当代世界. 2010(11)
[9]崛起国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J]. 杨原,孙学峰. 国际政治科学. 2010(03)
[10]浅析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秩序[J].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 2010(05)
博士论文
[1]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D]. 于欣佳.吉林大学 2010
[2]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 孔庆茵.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952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G7和BRICs的GDP规模及占全球总量比重的走势分析
倍;BRICs 的 GDP 总额从 1.65 万亿美元增到了 9.1 万亿美元,大幅增长尽管 BRICs 的 GDP 规模还远远小于 G7,但增长速度很快,在全球经济份额也不断提升,而 G7 所占份额呈不断下降趋势(图 1-3)。1990 年,在总量中,G7 所占比重高达 66.2%,BRICs 所占比重仅为 7.6%,差距为 5点。到 2009 年,G7 所占比重下降到了 53.1%,BRICs 所占比重则上升到差距为 37.5 个百分点。同 1990 年相比差距缩短 21.1 个百分点。①其次,我们对比分析 BRICs 和 G7 的 GDP 增长率。
①再次,我们对比分析 BRICs 和 G7 对全球 GDP 增量的贡献率。G7 在 19全球 GDP 增量贡献率高达 64.1%,1993-2008 年平均增量贡献率为 45.7%ICs 对全球实际 GDP 的增量贡献率,在 2000 年仍为 10%-15%,2001 年后升,达到了 20%-30%,特别是在 2008 年,BRICs 的增量贡献率达到了 42.大超过了 G7 的贡献率(仅为 19.9%)。2009 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际 GDP 缩减了 7121 亿美元,G7 实际 GDP 缩减了 7585 亿美元,而 BRICs增长了 2.12 万亿美元,把全球经济向上拉动了 0.57 个百分点。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和平崛起——中国实施包容性崛起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王义桅.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08)
[2]“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J]. 卢锋,李远芳,杨业伟. 国际政治研究. 2011(02)
[3]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刘清才,刘文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3)
[4]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与全球治理改革[J]. 韦宗友. 国际论坛. 2011(02)
[5]非正式集团、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J]. 韦宗友.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0(06)
[6]全球治理的困境与走向[J]. 李景治. 教学与研究. 2010(12)
[7]论当前国际体系变革的基本特征[J]. 俞正樑.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0(06)
[8]新兴大国的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国际制度发展的新动力?[J]. 朱锋. 当代世界. 2010(11)
[9]崛起国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J]. 杨原,孙学峰. 国际政治科学. 2010(03)
[10]浅析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秩序[J].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 2010(05)
博士论文
[1]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D]. 于欣佳.吉林大学 2010
[2]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 孔庆茵.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9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6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