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当代藏传佛教法会的社会功能变迁研究 ——以郎木格尔登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9 12:02
  藏传佛教作为传承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基于藏区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藏传佛教各种类型的“宗教节日”包括法会在内,从古至今都起到了一个连接宗教与世俗的媒介、桥梁的作用。而藏传佛教“法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宗教节日,其对藏传佛教教义的宣扬、传承和对藏传佛教渗透到藏区的世俗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藏传佛教受多元文化冲击,宗教节日世俗化趋势突显、宗教文化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过程中,“藏传佛教法会”作为佛教节日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从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将藏传佛教宗教节日“法会”作为藏区社会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本论文运用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功能论、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法、参与性观察法等方法。主要以阿坝州若尔盖县郎木寺镇格鲁派寺院格尔登寺的法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分析以格尔登寺为代表的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法会传统及当代的功能;探讨藏传佛教法会在当代的世·俗化发展趋势、原因及传统和新型法会共兴的现状;重点分析当代藏传佛教法会的社会...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格尔登寺法会的形态
    一、郎木格尔登寺简介
    二、格尔登寺传统法会的形态
        (一)藏传佛教传统节日型法会
        (二)格尔登寺传统节日型法会
    三、格尔登寺当代法会的形态
        (一)当代传统节日型法会
        (二)当代新型法会
第二章 格尔登寺法会的功能
    一、传统节日型法会的功能
        (一)辅助政治统治作用
        (二)双重经济功能(抑制和活跃)
        (三)文化教育及传播功能
        (四)心理调节、慰藉功能
    二、当代法会的功能
        (一)社会治理职能
        (二)活跃经济作用
        (三)文化教育及传承功能
        (四)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五)心理调适功能
        (六)社交、沟通功能
第三章 法会功能变迁动力
    一、藏传佛教自身的世俗化发展
    二、国家开放的宗教政策
    三、藏区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藏民信仰观念发生转变
        (二)藏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第四章 法会功能的变迁及意义
    一、法会功能变迁之世俗化发展
        (一)法会功能世俗化发展趋势
        (二)法会功能世俗化表现
        小结
    二、法会功能变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宗教自身的发展
        (二)更全面的服务藏区社会
        (三)辅助社会治理
结论
    一、法会存在的价值及其对藏区社会的意义
    二、关于法会的几点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藏传佛教尼姑出家原因看宗教社会功能变迁[J]. 夏果加,李艳慧.  青藏高原论坛. 2016(03)
[2]藏传佛教寺院治理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J]. 马明忠,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2)
[3]岁末驱魔法会之金刚神舞仪式音乐研究——以藏传佛教觉囊派确尔基寺为例[J]. 卢婷.  艺海. 2015(11)
[4]从西安藏传佛教广仁寺“燃灯法会”窥探当代宗教发展现状与趋势[J]. 伊家慧.  文化学刊. 2015(08)
[5]浅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模式及功能[J]. 程剑波.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6]莲花生咒语法会的人类学解析——以多加、坎布拉、格瓦三雪喀的法会为例[J]. 完麻加,切排.  青藏高原论坛. 2015(01)
[7]浅谈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生活的影响[J]. 毛景琦.  西安社会科学. 2012(01)
[8]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J]. 郭敏丽.  攀登. 2010(05)
[9]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J]. 吕虹.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10]拉萨祈愿大法会[J]. 尼玛次仁.  西藏文学. 2009(06)



本文编号:3485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85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