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阿拉伯报纸上的中国国家形象 ——以2011年《中东报》、《生活报》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0 19:04
中国在泛阿拉伯报纸上的国家形象,是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泛阿拉伯报纸是阿拉伯纸媒中特殊的群体,它的内容不局限于某个国家,而是就阿拉伯世界的事务发表地区性观点。在泛阿拉伯报纸中,发行量最大、最受读者欢迎的两份报纸是是《中东报》和《生活报》。两报以自由的言论、深度分析和评论见长,得到思想家、作家等阿拉伯精英群体的青睐。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对外体现,它直接关系到该国的对外发展建设,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国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前景。2011年是中东经历剧变的一年,历史性的剧变不仅引发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大动荡,也对大国的中东政策构成重大挑战。中国采取的相对灵活的外交政策引起了包括阿拉伯媒体在内的舆论界关注。塑造真实不被扭曲的中国形象,成为我们外宣工作亟待解决的任务。另一方面,美国对盟友穆巴拉克的冷眼旁观也刺激了沙特等阿拉伯主要国家的神经.阿拉伯世界整体出现向“东”看的趋势·,阿拉伯民众了解中国的渴望增强,报纸通过多种渠道(转载西方、中国媒体及官方发言等)提供来自中国的信息。在此背景下,探寻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及其问题所在,为打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寻求对策,成为学术界关心...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理由
一、 国家形象理论研究历史和现状
二、 泛阿拉伯报纸与国家形象
三、 国内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简述
第二节 课题研究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价值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时间的选取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
第五节 章节介绍
第一章 泛阿拉伯报纸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第一节 泛阿拉伯报纸
一、 泛阿拉伯报纸简介
二、 《中东报》与《生活报》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界定与意义
一、 国家形象的界定
二、 研究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国家形象的意义
第二章 涉华报道整体分析
第一节 报道议题分析
一、 总体分析
二、 阿拉伯学者撰写报道分析
第二节 消息源分析
一、 总体分析
二、 阿拉伯学者撰写报道分析
第三节 报道立场分析
一、 总体分析
二、 阿拉伯学者撰写报道分析
第四节 中国形象概括
第三章 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第一节 有关叙利亚危机的涉华报道
一、 报道论点分析
二、 中国形象分析
第二节 有关利比亚危机的涉华报道
一、 报道论点分析
二、 中国形象分析
第四章 转变外宣思路,争取更多话语权
第一节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
一、 中阿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与薄弱的新闻合作环节
二、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与西方话语权的垄断地位
第二节 增强国家软实力,建立中国话语权
一、 变“传而不通”为“用事实说话”
二、 变“事后救火”为“主动设定议程”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贸因素与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形象[J]. 张宏,刘欣路.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2(02)
[2]“中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好时机”——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J]. 王眉. 对外传播. 2012(01)
[3]中国对阿拉伯世界人文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挑战[J]. 闵捷,马云蔚.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6)
[4]阿拉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J]. 陈杰,绽戾燕.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5)
[5]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 马丽蓉.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2)
[6]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J]. 薛庆国.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1)
[7]中阿媒体交流与合作刍议[J]. 王南.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1)
[8]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J]. 周勇,郑敏. 国际新闻界. 2010(12)
[9]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困境与模式转换[J]. 崔守军. 国际展望. 2010(06)
[10]突破国际话语弱势 还原中国国家形象[J]. 严文斌,陈瑶. 中国记者. 2009(08)
本文编号:3487779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理由
一、 国家形象理论研究历史和现状
二、 泛阿拉伯报纸与国家形象
三、 国内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简述
第二节 课题研究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价值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时间的选取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
第五节 章节介绍
第一章 泛阿拉伯报纸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第一节 泛阿拉伯报纸
一、 泛阿拉伯报纸简介
二、 《中东报》与《生活报》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界定与意义
一、 国家形象的界定
二、 研究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国家形象的意义
第二章 涉华报道整体分析
第一节 报道议题分析
一、 总体分析
二、 阿拉伯学者撰写报道分析
第二节 消息源分析
一、 总体分析
二、 阿拉伯学者撰写报道分析
第三节 报道立场分析
一、 总体分析
二、 阿拉伯学者撰写报道分析
第四节 中国形象概括
第三章 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第一节 有关叙利亚危机的涉华报道
一、 报道论点分析
二、 中国形象分析
第二节 有关利比亚危机的涉华报道
一、 报道论点分析
二、 中国形象分析
第四章 转变外宣思路,争取更多话语权
第一节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
一、 中阿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与薄弱的新闻合作环节
二、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与西方话语权的垄断地位
第二节 增强国家软实力,建立中国话语权
一、 变“传而不通”为“用事实说话”
二、 变“事后救火”为“主动设定议程”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贸因素与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形象[J]. 张宏,刘欣路.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2(02)
[2]“中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好时机”——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J]. 王眉. 对外传播. 2012(01)
[3]中国对阿拉伯世界人文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挑战[J]. 闵捷,马云蔚.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6)
[4]阿拉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J]. 陈杰,绽戾燕.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5)
[5]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 马丽蓉.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2)
[6]关于在阿拉伯媒体上传播“中国声音”的思考[J]. 薛庆国.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1)
[7]中阿媒体交流与合作刍议[J]. 王南.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1)
[8]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J]. 周勇,郑敏. 国际新闻界. 2010(12)
[9]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困境与模式转换[J]. 崔守军. 国际展望. 2010(06)
[10]突破国际话语弱势 还原中国国家形象[J]. 严文斌,陈瑶. 中国记者. 2009(08)
本文编号:3487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8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