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道德影响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7:21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而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或明或暗的感觉一股“邪气”徘徊裹挟,理性僭越精神,物欲超越价值。于是,社会生活中伦理失序、道德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而变本加厉,恶性循环,日益挑动人们神经。让人警醒的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步,人的伦理精神沦丧,道德价值不足为要,人们在功利主义场域追逐中,陷入精神迷茫的泥沼,成为“原子式”的“单向度的人”。于是社会道德权威走向消解,道德干预社会事务的作用日益式微。为此,发挥道德影响力,重塑道德权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吁求。道德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规定性和方式,社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正能量的发挥和践行的程度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根基和动力支持。道德影响力,即道德的影响力,是指一个社会的道德资源对这个社会渗透的程度(广度、深度、效度),以及影响社会和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程度。道德影响力从其生发之源、系统结构、实现机制上讲是一个较为庞杂的理论系统。从生发之源上,道德起源的发展孕育了其影响力生成,道德功能的发挥成就了社会道德影响力。在人和社会的内在发展上,人的生存方式和人...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道德权威的消解和道德作用的式微
1.2 影响力与道德影响力
1.2.1 影响力
1.2.2 道德影响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4 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意义
1.4.2 基本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道德影响力的生发之源
2.1 源于道德的起源和功能
2.1.1 道德起源蕴含道德影响力
2.1.2 道德功能成就道德影响力
2.2 源于个体生存的需要
2.2.1 人的生活受道德影响而成
2.2.2 人性需要兼具道德影响力
2.3 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2.3.1 经济发展需要道德影响力辩护
2.3.2 社会稳定需要道德影响力整合
第3章 道德影响力的系统结构
3.1 道德影响力的客观基础
3.1.1 动力基础:善的生存方式
3.1.2 实践基础:人的生长环境
3.1.3 社会基础:社会发展因素
3.2 道德影响力的意识情感
3.2.1 道德情感的社会作用
3.2.2 道德影响力的情感形态
3.3 道德影响力的评价标准
3.3.1 集体主义标准
3.3.2 社会公正标准
3.3.3 人道主义标准
3.4 道德影响力的实践方式
3.4.1 践履优良的道德行为
3.4.2 秉持公正的道德评价
3.4.3 施行积极的道德教育
3.4.4 注重高尚的道德修养
第4章 道德影响力的实现机制
4.1 美德与品性机制
4.1.1 美德影响力的体现
4.1.2 品德影响力的生成
4.2 良心与自律机制
4.2.1 良心:道德主体内在主观立法
4.2.2 自律:道德外在律令自觉生成
4.3 政治教化与社会舆论机制
4.3.1 政治教化引领道德舆情
4.3.2 社会舆论生发道德影响
4.4 宗教与习俗传统机制
4.4.1 宗教:敬畏约束的道德影响力
4.4.2 习俗:自发秩序的道德影响力
4.5 法律与意识形态机制
4.5.1 法律保障道德影响力的生成
4.5.2 意识形态的道德影响力渗透
第5章 道德影响力的弱化与原因
5.1 道德影响力的弱化表现
5.1.1 道德评价的机制乏力
5.1.2 道德干预社会事务的角色退场
5.1.3 社会角色的道德底线失守严重
5.1.4 社会悖德事实肆意再现
5.2 道德影响力的弱化原因
5.2.1 泛市场化与功利主义的侵蚀
5.2.2 道德价值的神圣权威退隐化
5.2.3 工具理性的统治与袪魅作用
5.2.4 对悖德行为肆意宽容与庇护
5.2.5 人性弱点的无限放纵与偏差
第6章 道德影响力的回归与提升
6.1 归正道德本质认识,回归社会生活本原
6.1.1 道德是文化价值性存在
6.1.2 道德应回归和指导生活
6.2 培植道德文化体系,重构道德运行机制
6.2.1 重构道德价值生成导向
6.2.2 重建道德他律生成文化
6.3 推动道德法制化,维护道德神圣性和崇高性
6.3.1 用法威维护德威,保障道德影响力
6.3.2 以法律责罚败德,维护道德权威性
6.4 建构道德制度化,完善道德评价与执法机制
6.4.1 创设道德组织机构,强化道德干预社会角色
6.4.2 发挥传媒参与作用,构建道德评价和督促机制
6.5 规范制度运行,优化道德影响力生成环境
6.5.1 强化市场活动规范化,促进经济行为秩序化
6.5.2 完善政治运行规范化,营造制度运行良善环境
6.5.3 唱响文化生活主旋律,引领社会道德价值主流
6.6 健全社会机制,保障社会履德有益
6.6.1 构建体制保障,营造社会公平氛围
6.6.2 严惩道德错置,保障社会履德有益
6.7 强化道德自我净化,提高道德主体践行能力
6.7.1 促成道德净化,补足人格追求精神之钙
6.7.2 强化道德净化意识,提高道德践履能力
结语:推进道德影响力研究,构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经典文献
(二)中文著作
(三)中文译著
(四)期刊文章
二、英文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556550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道德权威的消解和道德作用的式微
1.2 影响力与道德影响力
1.2.1 影响力
1.2.2 道德影响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4 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意义
1.4.2 基本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道德影响力的生发之源
2.1 源于道德的起源和功能
2.1.1 道德起源蕴含道德影响力
2.1.2 道德功能成就道德影响力
2.2 源于个体生存的需要
2.2.1 人的生活受道德影响而成
2.2.2 人性需要兼具道德影响力
2.3 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2.3.1 经济发展需要道德影响力辩护
2.3.2 社会稳定需要道德影响力整合
第3章 道德影响力的系统结构
3.1 道德影响力的客观基础
3.1.1 动力基础:善的生存方式
3.1.2 实践基础:人的生长环境
3.1.3 社会基础:社会发展因素
3.2 道德影响力的意识情感
3.2.1 道德情感的社会作用
3.2.2 道德影响力的情感形态
3.3 道德影响力的评价标准
3.3.1 集体主义标准
3.3.2 社会公正标准
3.3.3 人道主义标准
3.4 道德影响力的实践方式
3.4.1 践履优良的道德行为
3.4.2 秉持公正的道德评价
3.4.3 施行积极的道德教育
3.4.4 注重高尚的道德修养
第4章 道德影响力的实现机制
4.1 美德与品性机制
4.1.1 美德影响力的体现
4.1.2 品德影响力的生成
4.2 良心与自律机制
4.2.1 良心:道德主体内在主观立法
4.2.2 自律:道德外在律令自觉生成
4.3 政治教化与社会舆论机制
4.3.1 政治教化引领道德舆情
4.3.2 社会舆论生发道德影响
4.4 宗教与习俗传统机制
4.4.1 宗教:敬畏约束的道德影响力
4.4.2 习俗:自发秩序的道德影响力
4.5 法律与意识形态机制
4.5.1 法律保障道德影响力的生成
4.5.2 意识形态的道德影响力渗透
第5章 道德影响力的弱化与原因
5.1 道德影响力的弱化表现
5.1.1 道德评价的机制乏力
5.1.2 道德干预社会事务的角色退场
5.1.3 社会角色的道德底线失守严重
5.1.4 社会悖德事实肆意再现
5.2 道德影响力的弱化原因
5.2.1 泛市场化与功利主义的侵蚀
5.2.2 道德价值的神圣权威退隐化
5.2.3 工具理性的统治与袪魅作用
5.2.4 对悖德行为肆意宽容与庇护
5.2.5 人性弱点的无限放纵与偏差
第6章 道德影响力的回归与提升
6.1 归正道德本质认识,回归社会生活本原
6.1.1 道德是文化价值性存在
6.1.2 道德应回归和指导生活
6.2 培植道德文化体系,重构道德运行机制
6.2.1 重构道德价值生成导向
6.2.2 重建道德他律生成文化
6.3 推动道德法制化,维护道德神圣性和崇高性
6.3.1 用法威维护德威,保障道德影响力
6.3.2 以法律责罚败德,维护道德权威性
6.4 建构道德制度化,完善道德评价与执法机制
6.4.1 创设道德组织机构,强化道德干预社会角色
6.4.2 发挥传媒参与作用,构建道德评价和督促机制
6.5 规范制度运行,优化道德影响力生成环境
6.5.1 强化市场活动规范化,促进经济行为秩序化
6.5.2 完善政治运行规范化,营造制度运行良善环境
6.5.3 唱响文化生活主旋律,引领社会道德价值主流
6.6 健全社会机制,保障社会履德有益
6.6.1 构建体制保障,营造社会公平氛围
6.6.2 严惩道德错置,保障社会履德有益
6.7 强化道德自我净化,提高道德主体践行能力
6.7.1 促成道德净化,补足人格追求精神之钙
6.7.2 强化道德净化意识,提高道德践履能力
结语:推进道德影响力研究,构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经典文献
(二)中文著作
(三)中文译著
(四)期刊文章
二、英文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556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5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