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海南征地建设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23:12
  改革开放40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特别是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拆迁改造、农村征地建设、农民工讨薪、医患纠纷、政府执法等问题复杂多元,每一个问题背后都不是一个单一的矛盾形态,而是交织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一系列问题的综合矛盾体。海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强烈释放改革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机遇和挑战,以土地为利益核心的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这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党和政府关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导思维下,深入分析海南征地建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相关问题,并从法律、制度、机制及官员素质等层面着手,探究改进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手段与方法。论文将从群体性事件的历史演化进程出发,阐述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若干特点和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与征地建设相关的两个典型群体性事件案例,系统梳理群体性事件处理中存在的诸多困境,进而全面总结海南征地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如法律法规不健全、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乏力、利益诉求不畅、公权力监督存在...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综合评述
    (三) 整体框架与研究方法
        1. 整体框架
        2. 研究方法
    (四) 论文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二、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一) 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
        1. 征地
        2. 群体性事件
        3. 征地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 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演变
三、海南征地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分析
    (一) 总体情况
    (二) 若干特点
        1. 参与主体的群体性
        2. 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3. 参与主体的组织性
        4. 针对政府的对抗性
        5. 维权形式的预防性
        6. 争论博弈的持久性
        7. 事件诱因的利益性
        8. 事件频发的仿效性
        9. 事件传播的快速性
        10. 事件演进的变异性
    (三) 相关影响
        1. 经济层面的影响
        2. 政治层面的影响
        3. 社会层面的影响
        4. 官员层面的影响
        5. 公众层面的影响
四、海南征地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与处置困境
    (一) 典型案例
        1. 海南莺歌海镇国电海南西南部电厂项目群体性事件
        2. 海口市三江镇康乐花园项目群体性事件
    (二) 处置困境
        1. 相关的法律法规零散宽泛,可操作性不强
        2. 制度政策愈发不适应当下,政府民众各有其苦衷
        3. 忽略利益主体的自身需求,诉求渠道极度不畅
        4. 部分政府官员综合素质不高,应对复杂纠纷的处置能力不强
        5. 社会保障功能乏力,公众承担的风险指数变高
        6. 政府处置手段单一,压力维稳保持社会的刚性稳定
        7. 舆情研判发挥作用不大,舆论引导跟不上事态的节奏
五、海南征地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公众与政府在规则博弈上处于明显劣势
        1. “公共利益”的泛化矛盾
        2. 农民利益边缘化矛盾
        3. 群体行动与处置合法性矛盾
    (二) 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社会的“刚性稳定”风险逐步升级
        1. 政绩考核机制的唯GDP化,助长了地方政府的利益至上观
        2. 现行税制导致了地方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政府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会选择不择手段
        3. “社会组织”的过分管制,给维稳形势增加了新的压力和难点
    (三) 利益分配失衡,社会保障乏力
        1. 利益分配失衡
        2. 补偿方式欠周
        3. 社会保障乏力
    (四) 信访制度作用发挥不明显,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1. 信访机构臃肿不顺,问题得不到解决公权力失信
        2. 信访功能认知错位,弱化了司法机关的权威
        3. 信访程序随意性大,信访工作异化并导致矛盾冲突转移升级
    (五) 公权力监督存在盲区,政府公信力受到影响
        1. 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
        2. 上级不愿监督下级
        3. 监督机构间缺乏协调
        4. 群众监督的力度不够
    (六) 公众维权意识增强,依法维权、依策论事、以德评判的理性思维已经建构
        1. 多元思维形成
        2. 组织化程度提升
        3. 公平正义感增强
    (七) 自媒体发展迅速,陈旧的舆情管控理念完全不适合当下
        1. 信息热点诱导,形成了群体情感共振
        2. 舆情管控不力,导致信息传播出现异化
        3. 网民体系庞大,民众陷入无组织化的混乱
    (八) 警察处置不当,矛盾焦点冲突存在升级风险
        1. 警察执法受到干扰
        2. 情报信息不灵决策误判
        3. 善后工作不实冲突复燃
    (九) 部分政府官员综合素质薄弱,难以有效润滑社会矛盾冲突
        1. 理想信念不坚定
        2. 党性修养不高
        3. 服务人民的意识差
        4. 防腐拒变的免疫力低
        5. 当地文化了解的少
六、海南征地建设中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与处置举措
    (一) 健全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1. 明确产权关系
        2. 实现市场调节
        3. 壮大组织力量
    (二) 深化治理体制改革,转变“刚性稳定”向“韧性稳定”
        1.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2. 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
        3. 加快社会自治力量建设
    (三) 建立公平分配机制,完善社会综合保障措施
        1. 依法保障合法利益
        2. 以市场手段决定补偿方式
        3. 完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
    (四) 拓宽法治诉求渠道,有效发挥“安全阀”的解压作用
        1. 完善多元化诉求渠道,逐步为信访制度减压
        2. 强化司法机关信访案件办理,引导社会矛盾的解决回归司法渠道
        3. 优化人大机构职能,以立法形式探索符合国情的“大信访”格局
    (五) 内外兼修破旧立新,让监督释放活力和能量
        1.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2.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3. 加大巡视监督力度
        4. 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六) 坚持党领导下的依法行政,适应当前形势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的大环境
        1.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 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 推动社会组织建设
    (七)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舆情互动机制,变“被动”为“主动”
        1. 改革政府自身,让公众深切感受到利益诉求的预期
        2. 建立舆情研判机制,预防和缓解负面舆情对社会面管控的压力
        3. 以网络促建设,带动发展社会自治组织和打通民众政治及社会参与的制度性通道
    (八) 严格警察使用制度,确保国家利器的正义之剑泾渭分明
        1. 规范权力运行
        2. 建立预警研判机制
        3. 建立善后工作机制
    (九) 全面提升政府官员综合能力素质,德才共修以适应主动“创稳”的时代要求
        1. 坚定理想信念
        2. 强化新时代党员身份
        3.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放松
        4.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5. 加深地方文化了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J]. 唐卫平.  人民论坛. 2016(05)
[2]公众参与制度化: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J]. 胡仙芝.  人民论坛. 2014(S1)
[3]海瑞与海南文化[J]. 张朔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4]精英移民与地域族群成为城市文化发展和冲突的双刃剑[J]. 于建嵘.  探索与争鸣. 2012(12)
[5]当前压力维稳的困境与出路——再论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J]. 于建嵘.  探索与争鸣. 2012(09)
[6]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J]. 于建嵘,石凤友.  东南学术. 2012(04)
[7]征地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 唐健.  中国土地科学. 2011(11)
[8]把握突发事件中的社会群体心理[J]. 于建嵘.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09)
[9]中国征地问题研究综述与思考[J]. 吴靖.  经济学动态. 2010(07)
[10]国外“群体性事件”的经验与启示[J]. 岳红印.  经营管理者. 2010(05)

硕士论文
[1]土地征收制度的民法视角[D]. 杨迪.吉林大学 2007
[2]村民自治进程中的政治博弈与制度创新[D]. 王瑞珍.山西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3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83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