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0:09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实证调查及数据分析,在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措施。文中运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归纳分析法,在论文框架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概述。新媒体是借助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计算机、手机以及数字电视等为载体,对人们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传输形态。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参与民主理论以及网络社会理论。主要参与类型有三种,即主动参与型、动员参与型和消极参与型。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政治参与较之于传统政治参与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很大差别,呈现出更具能动性、多样性和无序性的特征。第二部分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获得实证数据分析的为基础,从认知状况、参与动机以及参与态度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意识进行分析,从大学生政治参与途径、参与内容以及参与表达等三个层面对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行为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治参与...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
1.新媒体
2.政治参与
3.大学生政治参与类型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
1.参与民主理论
2.网络社会理论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
1.能动性
2.多样性
3.无序性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1.大学生新媒体利用情况分析
2.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意识
3.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行为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明显
2.效能感较差
3.行为无序化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经济政治体制不完善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2.政治参与体制不完善
3.新媒体监管体系不健全
(二)高校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
2.校园政治实践平台缺乏
3.学生社团组织的负面影响
(三)家庭的政治教育作用弱化
1.父母政治面貌
2.家庭结构类型
(四)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存在不足
1.经济地位制约参与能力
2.政治甄别能力较弱
3.政治参与心理滞后
四、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
1.保障政治参与机制规范畅通
2.发挥主流政治文化导向作用
3.完善新媒体常态化监管体系
(二)加强高校政治参与教育引导
1.提升政治参与理论水平
2.拓展政治参与实践通道
3.发挥校园社团的积极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发挥家庭政治教育作用
2.构造家庭民主决策氛围
3.创设家长以身说教情境
(四)大学生主动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1.提高政治认知能力
2.加强政治责任意识
3.增强政治鉴别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再思考——基于广义政治概念的视角[J]. 侯丹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特点探究[J]. 丁凡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3]大学生政治参与及其问题、成因分析——以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选举为例[J]. 陈洁.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06)
[4]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探析[J]. 姜欢. 改革与开放. 2016(09)
[5]从无序到有序:新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和正确引导[J]. 李社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6]“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衍变与治理拓进[J]. 赵灯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新媒体信息传播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政治机会结构的分析视角[J]. 臧雷振.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02)
[8]手机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六所高校450名全日制本科生的调查[J]. 詹堃.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1)
[9]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引领的理性审视[J]. 陈亚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12)
[10]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思考[J]. 唐平秋,李勇图. 教学与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3638296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
1.新媒体
2.政治参与
3.大学生政治参与类型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
1.参与民主理论
2.网络社会理论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
1.能动性
2.多样性
3.无序性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1.大学生新媒体利用情况分析
2.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意识
3.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行为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明显
2.效能感较差
3.行为无序化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经济政治体制不完善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2.政治参与体制不完善
3.新媒体监管体系不健全
(二)高校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
2.校园政治实践平台缺乏
3.学生社团组织的负面影响
(三)家庭的政治教育作用弱化
1.父母政治面貌
2.家庭结构类型
(四)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存在不足
1.经济地位制约参与能力
2.政治甄别能力较弱
3.政治参与心理滞后
四、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
1.保障政治参与机制规范畅通
2.发挥主流政治文化导向作用
3.完善新媒体常态化监管体系
(二)加强高校政治参与教育引导
1.提升政治参与理论水平
2.拓展政治参与实践通道
3.发挥校园社团的积极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发挥家庭政治教育作用
2.构造家庭民主决策氛围
3.创设家长以身说教情境
(四)大学生主动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1.提高政治认知能力
2.加强政治责任意识
3.增强政治鉴别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再思考——基于广义政治概念的视角[J]. 侯丹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2]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特点探究[J]. 丁凡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3]大学生政治参与及其问题、成因分析——以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选举为例[J]. 陈洁.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06)
[4]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探析[J]. 姜欢. 改革与开放. 2016(09)
[5]从无序到有序:新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和正确引导[J]. 李社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6]“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衍变与治理拓进[J]. 赵灯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新媒体信息传播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政治机会结构的分析视角[J]. 臧雷振.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02)
[8]手机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六所高校450名全日制本科生的调查[J]. 詹堃.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1)
[9]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引领的理性审视[J]. 陈亚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12)
[10]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思考[J]. 唐平秋,李勇图. 教学与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3638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3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