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日对缅援助体系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6:09
  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国际局势保持着总体的和平与稳定势态,各国均努力保持着对外关系的积极势态,加深国家间合作,谋求国家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国家间的交流往来愈加频繁,对外援助在国家间互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一直以来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援助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始终坚持向困难国家提供援助,承担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有的国际义务,中国的对外援助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国家发展利益的,也一直以满足受援国的需求,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的对外援助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缅甸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壤,是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连通的交通要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缅甸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呈现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援助缅甸不仅能加快缅甸的经济发展速度,更能提高两国的经济交流,还能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一个友好负责的国际形象,以对缅援助为基础,促进今后中国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并将这一援助与合作的体系引入中国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外交事业中,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发展机遇,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日本是亚...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中国的对外援助研究
        二、日本的对外援助研究
        三、国家间的对外援助对比研究
        四、中日对缅援助的对比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二章 对外援助及其理论
    第一节 对外援助概念界定
    第二节 对外援助理论
        一、政治学的对外援助理论
        二、经济学的对外援助理论
        三、社会学的对外援助理论
第三章 中日对缅援助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国对缅援助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
        二、基础建设阶段——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三、多样化阶段——80年代后期至今
    第二节 日本对缅援助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从50年代到80年代
        二、发展调整阶段——从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三、深化阶段——21世纪以来
第四章 中日对缅援助体系比较
    第一节 中国对缅援助体系
        一、中国对缅援助战略
        二、中国对缅援助政策
        三、中国对缅援助方式
        四、中国对缅援助管理
        五、中国对缅民间援助
    第二节 日本对缅援助体系
        一、日本对缅援助战略
        二、日本对缅援助政策
        三、日本对缅援助方式
        四、日本对缅援助管理
        五、日本对缅民间援助
    第三节 中日对缅援助体系差异
    第四节 中国对缅援助面临的问题
        一、缅甸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援助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二、中国对缅援助难以使缅甸普通民众直接获益
        三、中国对缅的援助宣传不及时不到位
        四、国际上不利于中国对缅援助的论调颇多
        五、中国对缅援助工作不透明
        六、中国缺乏完备的对缅援助管理体系
第五章 完善中国对缅援助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完善理论依据,加强前期工作
        一、加强援缅理论研究,健全援缅管理体系
        二、调整中国对缅援助的项目重心
        三、加强人道主义援助力度
    第二节 注重内外宣传,寻求多方合作
        一、着力加强对缅援助的宣传
        二、鼓励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展对缅援助工作
        三、寻求和国际援助组织的密切合作
    第三节 加强前期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
        一、加强援缅前期工作
        二、提高对缅援助工作的透明度
    第四节 充分发挥中缅地缘优势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638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38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f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