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的四维辨识
发布时间:2022-07-02 16:59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兴思潮,在当代生态危机的新背景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承续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立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剖析了当代技术异化的渊薮。从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以及技术类型等维度的生态变革与重建,探索了实现技术生态转向的具体路径,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就技术本体探讨实现技术生态转向的窠臼。然而,囿于思想内部的局限与弊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生态转向主张至今依然是一种浪漫主义乌托邦式的追寻。至此,需要对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技术生态转向思想进行深度辨识,科学汲取有益思想资源,切实推动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进步。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价值的生态回归:摒弃主客 对立论,复归主客和谐论
二、经济发展的生态回归:变革趋利性 经济,建构生态型经济
第一,从高速经济到稳态经济。
第二,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
三、政治制度的生态回归:废除资本主义社会,构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从集中化、官僚化社会到分散化、非官僚化社会。
第二,从生态区域自治到生态国家管理。
四、技术类型的生态回归:改造环境 毁损型技术,发展生态友好型技术
第一,从“大”技术到“小”技术。
第二,从“硬”技术到“软”技术。
第三,从“坏”技术到“好”技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自然之间的控制与服从——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逻辑[J]. 仇竹妮,徐德斌. 理论学刊. 2016(06)
[2]生态自治主义理论及其绿色变革[J]. 郇庆治. 鄱阳湖学刊. 2016(01)
本文编号:3654735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价值的生态回归:摒弃主客 对立论,复归主客和谐论
二、经济发展的生态回归:变革趋利性 经济,建构生态型经济
第一,从高速经济到稳态经济。
第二,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
三、政治制度的生态回归:废除资本主义社会,构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从集中化、官僚化社会到分散化、非官僚化社会。
第二,从生态区域自治到生态国家管理。
四、技术类型的生态回归:改造环境 毁损型技术,发展生态友好型技术
第一,从“大”技术到“小”技术。
第二,从“硬”技术到“软”技术。
第三,从“坏”技术到“好”技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自然之间的控制与服从——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逻辑[J]. 仇竹妮,徐德斌. 理论学刊. 2016(06)
[2]生态自治主义理论及其绿色变革[J]. 郇庆治. 鄱阳湖学刊. 2016(01)
本文编号:3654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5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