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乡村视阈下社会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7 08:22
  转型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主要特征,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特征还将持续存在。在此大背景下,如何理解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背后的动力与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纵观历史,农村作为我国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主阵地,其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国整体经济政治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认识乡村、理解乡村和解读乡村,对深刻把握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巨大成就背后的内在动力与本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社会资本作为分析的基本视角,从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理论出发,以乡村作为分析的切入点,通过对社会资本相关理论和经验的阐释,来解读乡村社会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发展进程。同时,本文还通过对基层乡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解读和剖析,补充、印证和丰富了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学界正式提出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以来,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的摸索与推进过程中。虽然目前就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应用研究还存在颇多的争议,但是其概念与研究范式已深入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却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本文基于国内外众多的理论文献,结合我国特有的人文历史...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 可能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社会资本:问题与争论
    2.2 社会资本:经济社会行为分析的新范式
    2.3 乡村社会资本:解读乡村发展的新视角
    2.4 本章小结
3 社会资本与转型发展:制度效应、资源效应与组织效应
    3.1 产权保护与市场交易的替代机制——“制度效应”
        3.1.1 社会资本与产权保护:实现路径
        3.1.2 社会资本与市场交易
    3.2 机会获取与信号发布的替代机制——“资源效应”
        3.2.1 社会资本与资源获取
        3.2.2 社会资本与要素流动
    3.3 集体行动与内部治理的支撑机制——“组织效应”
        3.3.1 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
        3.3.2 社会资本与公共物品提供
        3.3.3 社会资本与内部治理
    3.4 本章小结
4 社会资本的“制度效应”:社会网络与乡村产业成长
    4.1 产业成长与兴起的经典模式:浙江经验
    4.2 产业成长:社会网络视角的理论模型
        4.2.1 社会网络的价值
        4.2.2 产业成长与发展的微观机理:理论模型
    4.3 社会网络下的制度变迁:对理论模型的拓展分析
        4.3.1 串谋合作的模型分析
        4.3.2 竞争条件下的制度诉求与演化
    4.4 社会资本与乡村产业发展:基于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实证检验
        4.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4.2 乡村社会资本的统计性描述
        4.4.3 计量结果分析与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社会资本的“资源效应”:村民创业与要素流动
    5.1 社会资本:非市场化的资源获取与配置
        5.1.1 社会资本与创业资源获取
        5.1.2 社会资本与融资支持
    5.2 社会资本与要素流动:社会网络的视角
        5.2.1 劳动力流动:历史与理论的回顾
        5.2.2 社会资本与劳动力流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异地迁移
        5.2.3 社会资本与劳动力市场波动:基于供给弹性的理论分析
    5.3 乡村社会资本“资源效应”的实证检验
        5.3.1 变量确定与数据描述
        5.3.2 计量分析及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社会资本的“组织效应”:村庄选举与乡村治理
    6.1 村庄选举:乡村正式组织的兴起与演化
        6.1.1 村庄选举:制度建设的起步与演化
        6.1.2 乡村政治:传统组织嵌入下的转型与发展
    6.2 乡村治理:微观结构嵌入的“组织效应”
        6.2.1 乡村社会资本:习俗规范与微观结构
        6.2.2 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嵌入村庄选举的实现路径
        6.2.3 乡村治理的拓展讨论
    6.3 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6.3.1 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6.3.2 计量分析及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企业劳动力来源的调查分析
附录二 2011年行政村调查表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玻璃幕墙下的劳动力流动——制度约束、社会互动与滞后的城市化[J]. 陆铭.  南方经济. 2011(06)
[2]宗族在重建抑或瓦解——当前中国乡村地区的宗族重建状况分析[J]. 肖唐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3]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 马光荣,杨恩艳.  经济研究. 2011(03)
[4]华南的村治与宗族——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J]. 孙秀林.  社会学研究. 2011(01)
[5]城乡一体化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 张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6]村域社会资本:界定、维度及测量——基于浙江西部37个村落的实证研究[J]. 裴志军.  农村经济. 2010(06)
[7]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罗党论,唐清泉.  世界经济. 2009(07)
[8]村民自治的内源性组织资源何以可能?——浙东“刘老会”个案的政治人类学研究[J]. 阮云星,张婧.  社会学研究. 2009(03)
[9]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 章元,陆铭.  管理世界. 2009(03)
[10]当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范发生冲突:计划生育与宗族网络[J]. 彭玉生.  社会. 2009(01)

博士论文
[1]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D]. 汪红梅.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 王小明.复旦大学 2008
[3]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间专业化[D]. 朱希伟.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农户社会资本的测度、影响因素与增收效应研究[D]. 王燕.西南财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56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56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