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金代度量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15:57
  度量衡是百物制度的标准,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朝承袭唐、宋之制,创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度量衡制度,是中国度量衡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断代。本文在前辈先贤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度制、量制,衡制,度量衡的制作与管理三个方面对金代的度量衡作一详细考察。本文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考察了金代的度制、量制。根据使用范围和用途的不同,金代尺度分为营造尺、乐律尺和天文尺三类。其中官印营造尺度独大,乐律尺长与日常营造尺趋近,天文尺沿用隋、唐小制,长度保持古尺不变。金代的量制在承袭前代基础上,创新医药量名,医药小制用量与日常大制趋于合流。第二章,考察了金代的衡制。金代的常规权衡量值相对稳定,存在地区性差异,总体上后期权衡量值较前期呈渐轻趋势。医药权衡兼行大小两制,小制计量逐渐让位于官秤大制,呈现出与日常权衡相一致的特点。金代的特殊衡名,因称量物品的不同往往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衡值标准。第三章,探讨了金代度量衡的制作与管理。金朝度量衡的制作之职由中央少府监、尚书礼部及下属尚方署、太常寺,地方金银铺等共同承担,管理之职分别由中央户部下属架阁库、交钞库,...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学术创新
第1章 金代度制、量制研究
    1.1 营造尺度
        1.1.1 金代的建筑、量地营造尺度
        1.1.2 金代的亩里制度
        1.1.3 金代的官印营造尺度
    1.2 乐律尺度
        1.2.1 金代的乐律尺度来源
        1.2.2 金代的乐律尺长度
    1.3 天文尺度
        1.3.1 金代的天文尺度来源
        1.3.2 金代的天文尺长度
    1.4 金代的量制
        1.4.1 金代的日常量制
        1.4.2 金代的医药量制
第2章 金代衡制研究
    2.1 常规权衡单位
        2.1.1 两、斤
        2.1.2 秤、石
    2.2 医药计重单位
        2.2.1 钱
        2.2.2 字
        2.2.3 分
    2.3 特殊权衡单位
        2.3.1 束
        2.3.2 袋、席、套
第3章 金代度量衡的制作与管理
    3.1 度量衡制作与管理机构
        3.1.1 制作机构
        3.1.2 管理机构
    3.2 度量衡管理制度
        3.2.1 技术检定制度
        3.2.2 法制管理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中都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J]. 王世仁.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02)
[2]金代银铤考[J]. 金德平.  中国钱币. 2011(02)
[3]金代“承安宝货·军银·五十两”银铤鉴赏[J]. 赵清山.  收藏界. 2010(02)
[4]也谈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大木尺度设计方法——与温玉清先生讨论[J]. 刘畅,孙闯.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9(04)
[5]金中都的地位及影响[J]. 景爱.  东北史地. 2009(04)
[6]金代东北地区转运司建制考[J]. 陈志英.  兰州学刊. 2008(05)
[7]金中都“永安”考[J]. 刘浦江.  历史研究. 2008(01)
[8]金代商业管理机构探微[J]. 王德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9]金代榷盐制度述论[J]. 王德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7(01)
[10]金代解盐使司银铤浅析[J]. 陈娟.  中原文物. 2006(02)

博士论文
[1]金元时期的转运司[D]. 陈志英.复旦大学 2008
[2]《伤寒论》用药剂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 黄英杰.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3]中国古代早期管乐器及黄钟律管研究[D]. 夏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4]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 李幼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0

硕士论文
[1]怀庆府金元木构建筑研究[D]. 张高岭.河南大学 2008
[2]金代盐使司[D]. 孙久龙.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0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90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